本网讯(通讯员 许倩 魏梦娇) 近日,由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黄河之水天上来 文明之光耀神州”黄河文化大讲堂在榆林市佳县榆美大河酒店成功举办。来自国内的多位专家学者、文化机构代表及各界人士齐聚黄河之滨,共话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活动由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陕西日报社原副社长、高级记者薛晓燕主持。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刘维隆在致辞中表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把握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黄河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合作,推动黄河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推动黄河文化与世界其他文明对话,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人文合作,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观深入人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文化力量。
榆林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王华胜在致辞中表示,先辈治河护河的智慧,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根基。作为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榆林将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坚持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双轮驱动”,携手各方持续强化传统村落保护、非遗技艺传承、文旅品牌打造等工作,推动黄河文化从“历史记忆”转化为“精神源泉”,让黄河文化在创新中绽放光彩,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文化动能。
佳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党组书记高登科在致辞中表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淌着千年的文明血脉。佳县作为黄河岸边的千年古县,依黄河而生,伴黄河而兴,将充分利用“红色、黄河、白云山”资源,围绕“一核两带多点”目标,推进黄河文化与红色文化、黄土文化、农耕文化、陕北民俗文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同时,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搭建学术与实践交融的平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佳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易华在《黄河生态与中华文明》主题演讲中,从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和民族融合等角度,系统阐述了黄河生态与中华文明发展的内在联系。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以《在人类两河文明总格局中言说黄河》为题,聚焦“黄河文化价值”等议题,将黄河文明置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解读。
活动现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向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及榆林功昌书院捐赠了多套黄河文化主题书籍。圆桌会议环节中,中国唐史学会原会长杜文玉,陕西新华出版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张炜,知名文化学者、作家史飞翔,佳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付永宁和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馆长薛晓华展开跨界对话,就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时代价值、文化传承创新转化等多个议题建言献策。
陕西佳县是颂歌《东方红》、陕北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故乡。近年来,佳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重要指示,把文旅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打出“红色、黄河、白云山”三张文化牌,依托黄河文化底蕴,实施沿黄旅游综合体等项目,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商服”全链条体验,以文化赋能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探索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佳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