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葫芦“变身记”

2025-05-16 12:19:37

20250516105654933-28-172f7.jpg

选取一个经过风干、日晒的金葫芦,拿出带有调压器的电烙铁,以铁为笔、以火为墨,在金黄的葫芦上勾勒点染出层次分明的山水和花鸟,一个精美的烙画葫芦作品就完成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因其谐音“福禄”而象征吉祥、富贵与长寿,历来备受人们的喜爱,葫芦烙画也入选天津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小小葫芦“变身”非遗瑰宝,金融成为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天津太平葫芦文化创意中心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葫芦特色产业示范园,园区包括葫芦种植、葫芦产品制作及展示、非遗体验、研学等功能区。其实,不久前当地农户还多以传统方式种植葫芦,价格低廉且销路单一。种植户窦桂龙回忆:“以前种葫芦全靠天吃饭,一亩地年收入不到2000元,连扩大规模都不敢想。”在调研中,农业银行天津大港支行网点负责人朱洁了解到农户需求,迅速通过“农户贷”简化流程、降低利率,为窦桂龙等10余户种植户发放专项贷款超300万元。资金注入后,葫芦种植面积从零星散种扩展至百亩连片基地,并引入科学育苗、滴灌等技术,产量提升近3倍。

太平烙画葫芦制作现场。机构/供图

建立产业示范园,让葫芦种植规模化,不仅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还能拓宽就业渠道。单一的种植模式被打破后,作为非遗文化太平烙画葫芦的传承人,徐林成在延伸葫芦产业链上下足功夫,进一步挖掘葫芦的文化属性,通过工艺烙画、雕刻等手法,将它们打造成摆件、灯具、茶具等多种衍生品。

“农行的贷款支持让太平葫芦从农家瓜果登上艺术殿堂,农户负责种植高标准葫芦,非遗工坊则进行葫芦烙画工序。”徐林成介绍,“除了线下门店的体验式销售,我们还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将葫芦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小小的葫芦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与此同时,为了让太平烙画葫芦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葫芦特色产业示范园联合当地镇政府开设非遗技艺公益培训课堂,邀请烙画葫芦传承人驻村教学,培养数10名“新农人”掌握烙画工艺。徐林成带着村民们制作的烙画葫芦茶叶罐更是斩获了2023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从田间地头的普通作物,到承载文化记忆的非遗瑰宝,小小葫芦的“变身记”彰显了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为烙画葫芦这一流传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筑起坚实的金融后盾。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责任编辑:庞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