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版图上,半导体产业作为“国之重器”,正经历国产替代的加速攻坚。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下,陕西—这片孕育硬科技的西部沃土,淬炼出一家独特的近百亿级私募力量:陕西省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新晋理事单位西安龙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鼎投资”)。成立十年来,龙鼎投资以纯市场化基因扎根陕西,拒绝异地扩张,专注锻造半导体赛道投资利刃。其通过 “硬科技精准狙击+全产业链深度赋能”模式,成为国产半导体崛起中不可忽视的本土化资本引擎。龙鼎的发展轨迹,不仅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突围意志,更以 “陕西样本” 证明:完全依靠市场化能力、深植单一区域,同样能锻造出推动科技自立的国家级投资力量。
那么,这家极致聚焦的机构,究竟藏着怎样的生存密码?
笔者:《陕西基金》执行主编、陕西省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宣传部总监兼部长刘书含
访谈嘉宾:龙鼎投资总经理姚鹏、龙鼎投资合伙人赵聪、龙鼎投资合伙人刘立哲。
十年深耕:市场化基因下的硬科技突围
龙鼎投资成立于2014年,恰逢中国半导体产业从“跟跑”向“并跑”转型的关键节点。区别于传统国资背景机构,龙鼎投资从诞生之初便确立了纯市场化运作路径:
锚定国家战略,专注硬科技赛道:以半导体为核心,国家大战略为指引,聚焦半导体设备、材料以及低空经济、新能源等卡脖子领域,推动科技产业发展,这是过去以及未来都将持续深耕和布局的战略方向,以半导体为核心,辐射新能源、低空经济、工业软件等国家“卡脖子”技术领域。截至目前,已累计管理规模超100亿元,备案基金20余只,投资企业100余家,目前大概38家已投企业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产业+资本”双轮驱动:依托“金融+产业”战略引擎,龙鼎投资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深度参与企业战略规划、技术攻关和资源整合,更入局科技制造产业,控股了一家半导体装备企业,同时还是两家晶圆厂发起方,通过控股型资源给被投企业提供支持与配套,不断发挥龙鼎投资在产业投资的优势与特性。例如,其控股运营的理想晶延半导体设备公司,自主研发的ALD设备打破海外垄断,市占率超60%,成为光伏与半导体领域国产替代标杆。
技术型团队构筑护城河:创始人吴叶楠博士出身国防科技大学,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入选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芯”人物,连续多年获得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年度最佳投资人。团队核心成员兼具工程背景与产业经验,投资总监刘立哲曾担任英特尔工程师,具备多年集成电路研发工作经验。投资总监赵聪曾任职爱立信架构师、洪泰基金执行董事,有着二十年高科技产业投资经历。目前团队已形成“懂技术、通产业、精资本”的复合能力。这种基因使其在早期项目中精准识别技术壁垒,如投资国内唯一量产磁流变悬架系统的科亿国际,并助其斩获特斯拉订单。
龙鼎投资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是以专业为本,技术为核,坚持行业深度调研分析引导投资的发展模式,围绕国家卡脖子技术领域,深度布局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通过对行业的深入了解以及与企业密切的同频交流,实时把握企业与市场的最新进展与动向,为企业嫁接市场桥梁,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
——龙鼎投资总经理姚鹏
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半导体生态闭环
龙鼎投资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构建了覆盖半导体设计、制造、封测、材料及设备的全产业链投资版图:
上游突破“卡脖子”环节:投资鸿之微科技,多尺度材料仿真软件;牛芯半导体,SerDes/DDR接口IP,填补国内EDA和IP领域空白;芯来科技“RISC-V处理器IP”、芯原微电子“自主半导体IP”。
中游强化制造能力:通过安建半导体(IGBT芯片)、芯慧联新(晶圆混合结合设备)、阜阳欣奕华(高端光刻胶及OLED材料研发)、芯晟半导体(MEMS化合物半导体)等项目,推动国产芯片制造工艺升级。
下游拓展应用场景:布局汽车电子二进制半导体车规MCU、低空经济鸿鹏航空发动机、机器人AI芯片与感知系统等新兴领域,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
这种生态化布局,不仅降低了产业链协同成本,更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规模扩张”的正向循环。例如,其投资的芯擎科技“龙鹰一号”7nm智能座舱芯片,已搭载吉利、一汽等20余款车型,出货量超40万片,标志着国产车规芯片迈入高端市场。
我们通过完整、可持续的市场策略投资布局,让所有已投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上下游产业供应链关系,带动不同产业之间的协作共赢,形成良好的企业投资生态链;同时不断补充与完善产业链细分领域,挖掘更多潜力标的,打通产业链通路,助推更多企业实现技术跃迁,市场拓展。
——龙鼎投资合伙人赵聪
市场化机制:效率与风控的平衡术
作为纯市场化机构,龙鼎的投资策略凸显灵活性与专业性:
五大投资准则严控风险:从团队背景、技术壁垒到商业模式,建立标准化评估体系,确保项目“投得准、管得住、退得出”。
“早中期切入+全周期陪伴”:龙鼎投资在投资逻辑上一直聚焦科创企业成长痛点,提供战略规划、产业链资源对接、品牌资产运营等增值服务,如助力睿普康从4G基带芯片向卫星通信芯片延伸,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超200%。2018年B轮投资芯动联科,2023年上市后基金退出。2019年A轮增资翼辉信息(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供应商),后续多轮追投,陪伴企业经历了起伏跌宕的发展历程,目前企业已做到D轮,投后估值近70亿元,计划26年申报ipo。2019年A轮增资英创汇智(智能汽车底盘线控技术研制企业),同样也是在B轮、B+轮、C轮多轮追投,企业现阶段投前估值50亿元。龙鼎投资近八成的项目是从A轮甚至更早期初创阶段进行投资,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后续还会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及资金需求进行多轮追投,陪伴并深度赋能企业渡过漫长而艰难的创业阶段。
龙鼎投资的投资策略不仅仅局限于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我们会结合行业资源及市场洞察,帮助企业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优化业务模式,举荐高端管理人才等,成为被投企业的长期战略伙伴。同时,我们也积极搭建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机会,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退出路径多元化:通过芯动联科、芯原股份IPO、并购百傲化学,跨界并购芯慧联、凌云峰并购清软微视,龙鼎投资实现基金退出,同时通过积极协助企业寻找合适的并购方,产业整合等方式实现收益闭环,目前多个项目进入申报辅导阶段,如泽景汽车电子(理想、小米、蔚来汽车hud供应商)已申报港股ipo。
我们聚焦早期投资,通过对行业的梳理,快速挖掘拥有技术壁垒的企业,在经过严苛的市场调研与评估,我们才会决定投资该企业,并在产业周期与资本周期都合适的时间点退出。目前我们已退出超12笔,有近7个亿都是退出去了。
——龙鼎投资合伙人刘立哲
区域赋能:西部科创高地的“资本推手”
龙鼎的崛起,为陕西乃至西部科技产业注入新动能:吸引高端人才与项目落地:通过投资联动,推动芯擎科技、二进制半导体等企业落户西安,形成半导体产业集群效应。推介精谐科技与宝鸡渭滨区达成合作,企业在当地建设产线并于25年内达成投产。
打通“产学研用”链条:与清华大学、国防科大等高校深度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例如,科亿国际脱胎于清华大学实验室,其磁流变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西安本土企业砺芯慧感为西工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核心研发团队均来自于西北工业大学。
助推区域经济升级:2023年,龙鼎被投企业贡献产值超50亿元,带动就业数千人,成为陕西“硬科技之都”建设的重要支点。
投资的本土企业包括:西安智多晶微电子(C轮)、西安易诺敬业(A+轮)、西安欣创电子(B轮、C轮)、吉利电子化学(21年pre ipo,企业已报辅导)、西安精谐科技(天使轮进入,后续多轮追投)、西安航天民芯(23年接老股)等十余家优质企业。
与地方政府合作,一直是龙鼎投资在积极推进的重点工作,通过地方政策的解读以及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求,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与新兴产业落地,更好的赋能城市产业转型与大战略发展。
——龙鼎投资合伙人刘立哲
未来展望:锚定“中国芯”时代机遇
面对全球半导体产业智能化、低碳化趋势,龙鼎投资已提前布局:加码第三代半导体:投资GaN、SiC等材料项目,抢占新能源与高压器件市场。拓展“低空经济”新蓝海:通过鸿鹏航空、精谐科技、超精航空等企业,构建无人机与通航产业链。
强化全球化视野:推动理想晶延设备出口欧美,探索海外技术合作与市场拓展。
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历史性窗口,龙鼎投资的战略布局,是抓住底层技术迭代、新兴需求爆发和供应链重组的三重共振,围绕硬科技领域,拓展AI、新能源、低空经济等大场景,实现国产替代迈向全球创新,发掘更多技术突破赛道持续深耕。
——龙鼎投资合伙人刘立哲
(来源:陕西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