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567.5公斤!”当自家田块小麦测产结果公布,朱春华顿时咧开了嘴,“种了10多年地,这个产量想都没敢想过。”
朱春华是全国劳模,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钱仓村种粮大户。不久前,其种植的小麦迎来丰收,测量显示,小麦亩产567.5公斤。
这得益于人保财险南京市分公司依托“人保示范方”项目,不仅定期开展田间小课堂宣讲、提供抗病麦种,还会根据时间节点通过“农博士”平台进行作物长势观察和病虫害巡视,实时监测苗情,助力农户科学应对灾害,守护“鱼米之乡”稳产增收。
从“望天收”到“慧种田”
在人保财险六合支公司“人保示范方”试验田内,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土壤墒情、温湿度及气象数据,同步上传至“智慧农业云平台”。通过可视化大屏即可查看田间“健康报告”,及时接收干旱预警与暴雨提示。
据人保财险南京市分公司副总经理金涛介绍,人保财险南京市分公司已在全市建成10个“人保示范方”,覆盖面积从去年的5200亩升至8600亩,辐射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等主产粮区。其中,人保财险六合支公司已建成两个“人保示范方”,集成高产水稻品种、机械化流水线育苗等技术,实现“耕种管收”全程科技赋能,通过“良种筛选+智能管理+保险兜底”的全链条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从选种到收获的全程保障。
给风险“做减法”,给保障“做加法”
近年来,人保财险六合支公司扎根县域特色农业,充分践行“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该公司与六合农业农村局等农业科研院所联手打造“人保示范方”,推动六合农业保险从“灾后补偿”向“灾前预防、灾中干预”转型升级。
南京市六合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徐丽萍站长介绍,今年小麦杨花、拔节关键期,人保财险六合支公司一方面定期组织农业专家开展“人保示范方”田间巡查与技术指导工作;另一方面通过“田间管理小课堂”定期推送田间管理要点,覆盖农户超500人次。在强对流天气频发期,人保财险六合支公司提前向农户推送气象预警信息,并指导农户疏通沟渠、加固设施,使“人保示范方”内作物受灾率大大低于区域平均水平。
不仅如此,依托人保财险自主研发的“农博士”平台,人保财险六合支公司对全区所有“人保示范方”进行数字化统筹管理。该平台集成巡视巡察、示范方展示等功能,在示范方的小麦水稻生长每一个重要节点人保专员及时对长势进行实地勘察,专家进行农技指导后,“农博士”平台可实时展示巡视结果和田块状态,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通过“PICC江苏乡村振兴保”小程序进行反馈,有效打通助农“最后一公里”。
政企协同 精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人保财险六合支公司经理关亮称,“人保示范方”项目建设过程中,人保财险六合支公司与六合区农技部门深度合作,农业保险承保范围内种植规模大、技术需求高、具有减灾增产潜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选取连片种植的田块,量身定制“良种+良技+保险”套餐。
通过“保险+服务+科技”模式,深入到包括引种、种植、收获、售卖的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选种有指引、种植有指导、收获有助力”,以此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破解“谁来种田,如何种好田”的时代课题提供人保方案。
六合区横梁街道方山村农户邵振华称,今年小麦杨花、拔节、抽穗的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量不到正常年份的48%,当时人保财险六合支公司开展“惠农服务送下乡”活动,将培训课堂搬进田间地头,邀请农业专家团队现场培训,就是要帮助农户做好各项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措施,让良田多产粮、产好粮,助力小麦稳产增收。
从风险预警到保险补偿,人保财险六合支公司以“人保示范方”为支点,探索出一条“保险+服务+科技”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随着“人保示范方”覆盖面积持续扩大,更多农户将共享科技兴农成果。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