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渭南讯(记者 李文斌) 6月27日,秦创原“一总多区”一月一地市活动——2025年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路演大荔行在渭南市大荔县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创业孵化中心举办。活动由陕西省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渭南市科学技术局、大荔县人民政府主办,由渭南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大荔县发展和改革局(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陕西汇科创新园区管理有限公司承办。
活动中,大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朱志超致辞,他表示,大荔作为农业强县,需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破解农产品保鲜、深加工等产业瓶颈,本次活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引擎”。随后,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科技金融与产业发展服务部科长唐照霄深入解读了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政策,从政策支持、先使用后付费、补贴标准等方面为参会企业明晰政策红利。大荔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副主任刘萍现场发布了大荔县冬枣保鲜、农产品加工等11项企业技术需求,直指本地产业技术短板。
路演环节聚焦农业科技前沿,为大荔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陕西科技大学刘保健团队的“特色水果多维锁鲜技术”可将冬枣保鲜期延长30%以上;西安交通大学魏正英带来的“智能水肥药氧灌溉技术”实现农业灌溉智能化升级;陕西科技大学徐丹团队的“冬枣跨境物流保鲜革命”项目融合双效缓释技术与智能监控系统,为农产品出口提供全链条保鲜方案。此外,沙苑红萝卜精深加工、冬枣衍生产品安全检测、植物组培技术产业化等项目也依次亮相,展现高校科研与地方产业的紧密结合。
最后,活动现场完成了3个项目的签约仪式,为后续合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陕西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与陕西新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冬枣跨境物流保鲜项目,将助力大荔冬枣开拓国际市场;沙苑红萝卜精深加工项目与大荔县荔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高值化开发;特色水果多维锁鲜技术产业化项目与陕西鼎冠农牧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预计年减少水果损耗超千万元。
本次活动以秦创原“一总多区”建设为抓手,通过政策宣讲、需求发布、项目路演、现场签约的全链条设计,实现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作为区域创新枢纽,不仅是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高地,更是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为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能。下一步,大荔县将在省市科技部门的指导下,持续跟进签约项目落地,加速培育“三项改革”示范案例,为构建秦创原协同创新格局提供县域实践样本。
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副主任杜学军、渭南市科技局副局长卢青锋、大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朱志超等领导参加活动。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陕西省预制菜产业协会等行业协会,陕西科控启元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9家投资机构以及20余家本地企业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