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初,特朗普政府宣布取消来自中国的小额货物关税豁免,美国部分口岸随即堆积起数以百万计的包裹。迫于形势,美国当局转而决定针对中国制定一个小额豁免政策过渡流程。4月,特朗普政府正式宣布自5月2日起实施小额豁免新政,将单件低价值包裹的关税提升至100美元,次月将再提高到200美元。5月,美国在中美瑞士谈判后同意下调或撤销对中国小额包裹加征的关税,将国际邮件从价税率由120%下调至54%,并撤销原定于6月1日起将从量税由每件100美元调增为200美元的措施。经济学界的研究普遍显示,逆转或取消小额豁免关税政策都是损人不利己的非理性行为,将会对美国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产生不利影响。
什么是小额豁免?
“小额豁免”一词源于拉丁语“de minimis”,意为“微不足道的事物”。小额豁免政策规定:以个人名义进口的货物价值如果低于某个门槛(也称最低限度或关税起征点),则无需支付进口税款并免受海关的严格检查,该政策适用于低价值的跨境直邮小包裹。
全球各国(地区)小额货物起征点并不一致,差异很大。例如,欧盟的起征点设定为150欧元,美国起征点为800美元。美国小额豁免政策历经多次调整。1938年,美国国会最初设立小额豁免条款,主要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避免政府在低价值进口商品上花费的成本和不便与所收取的收入不成比例。当时的起征点设定在非常低的水平,规定货物零售价值不超过1美元。20世纪90年代开始,小额豁免条款越来越被视为一种贸易便利化工具,1990年美国把起征点调整为5美元,1993年调整为200美元,2016年大幅提升至800美元,成为全球小额豁免政策最为宽松的国家之一。
小额豁免的核心优势在于,减少了低价值货物的通关成本与通关时间,在实践中形成监管主体、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多赢的局面。对于海关监管主体而言,通过简化小额货物的通关程序,海关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分配其有限的资源,将注意力集中在高价值和潜在高风险的进口商品上。对于中小企业和卖家而言,小额豁免条款简化了海关程序并减少了国际货运所需的文书工作,该政策对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跨境电商模式至关重要,因为大多数交易涉及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商品。对消费者而言,它有助于满足消费者对在线购买商品快速交付日益增长的期望,而且通过免除低价值货物的关税、税费和进口税来降低国际贸易成本,反过来又可以降低在线零售商的运输成本并简化定价模式,最终消费者获得了更具性价比的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小额豁免货物并非完全不受监管。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官员表示:“人们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我们不针对或筛查小额包裹——这并非事实。人们随意使用‘漏洞’这个词,但这并非法律漏洞。我们需要做的是对10000个小额包裹进行随机检查,以确定非法运输的比例。”
小额豁免的核心运营优势,叠加跨境直邮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设置的较高进口关税,共同推动了小额豁免贸易的爆炸式增长。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的数据显示,过去10余年,运往美国的小额免关税包裹数量和总价值都显著增加。2015年进入美国的小额豁免包裹数量约1.39亿件,2023年增加到超过10亿件,2024年超过13.6亿件。2023年,每件小额货物的平均价值约为54美元。
小额豁免贸易爆发式增长与电子商务的崛起密不可分。大量包裹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寄送消费者,其中服装、电子配件等高性价比的快消品占比最高。但总体上,小额豁免贸易的现状规模并不大。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小额豁免进口总额约545亿美元,占同期美国货物进口总额(3万亿美元)的1.8%,其中约60%的小额豁免包裹来自中国。2023年,源自中国的小额货物价值占美国小额货物进口总额的1/3。
一些主要的全球电子商务平台大量参与小额豁免贸易。SHEIN和 TEMU等跨境电商平台充分运用小额豁免条款,为欧美国家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极高的快时尚和其他消费品,占据了全球跨境电商市场的相当份额。为应对中国电子商务平台的竞争,亚马逊也推出了旨在利用小额豁免条款的线上折扣店(Amazon Haul)平台,直接将商品从中国仓库发货到美国消费者手中。
美国小额豁免政策允许每人每日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货物免除关税及行政费用入境。这一政策通过降低进口成本,显著提升了消费者福利,并展现出明显的普惠性与公平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小额豁免政策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美国推行保护主义措施是损人不利己的非理性行为。
经济学家们研究发现:小额豁免政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体现在其对弱势群体的倾斜,事实上成为对美国低收入群体的“隐形补贴”。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学者2024年发表的论文,美国最贫困地区的跨境直邮消费中有73%属于小额豁免,而最富裕地区的这一比例为52%。若取消小额豁免,将导致消费者总福利每年减少约110亿至130亿美元。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学者称,美国官方以“消费者安全、药品保护、公平关税”为由对小额豁免发起“误导性攻击”,是一种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事实上,如果对抵达美国的13亿个包裹,哪怕仅仅是其中一部分来自中国的包裹加大检查力度,都将使美国海关监管系统不堪重负。2024年,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对美国国会削弱小额免税条款的两项提案进行了模拟测算。研究发现,其中一项提案可能导致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在2025年额外支出32亿美元,相应的收入仅为6.27亿美元;另一项提案则可能导致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2025年额外支出16亿美元,而同年仅能增加10亿美元收入。上述哪一项国会提案获得通过,都将给纳税人带来巨额净成本,并分别使消费者和小企业为每件包裹支付的平均价格提高40%和55%,从而削弱这些群体的购买力。
综上,小额豁免条款是一项重要的贸易便利化机制,贸易各方均从中获益。美国执意逆转或取消小额豁免政策,势必面临不成比例的监管成本上升,并对美国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人群造成不容忽视的损失。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