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碱作为氯碱产业链的核心产品,下游需求庞大。但随着国内烧碱产能的扩张,叠加传统制造业需求增速放缓,行业利润率持续收窄。在此背景下,传统贸易模式的局限性也逐步显现,单纯依靠现货市场博弈给企业稳定经营带来了很大挑战。2023年9月,烧碱期货上市恰似“及时雨”,为行业提供了风险管理的利器。
高利润时代结束 产业急需避险新锚点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国内烧碱总产能已接近5000万吨/年,较2015年增长了30%,我国烧碱产量连续多年居全球首位。与此同时,下游传统支柱领域如化纤等行业需求增长放缓甚至局部萎缩。产能快速扩张的“巨轮”与需求增长缓慢的“礁石”正猛烈碰撞。
在此产业变局中,嗅觉敏锐的贸易商率先行动起来。作为连接上下游的纽带,贸易商对价格波动具有更强的感知力与更快的反应速度。在尿素、甲醇、聚酯等成熟化工品种上,贸易商群体早已成为普及期货工具、推广创新定价模式的先行者。如今,在烧碱领域,同样的故事正由东泊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泊集团)、广东塑道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塑道控股)等贸易商奋力书写。
据了解,近几年烧碱的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加剧。例如2022年华东32液碱价格创出历史新高1600元/吨,2023年又降至不足700元/吨。“价格波动对企业的稳定经营会带来比较大的冲击,利润会大幅波动甚至亏损,并带来长协合同违约增加、客户关系恶化、库存管理失控等问题。”东泊集团总经理王续庆表示。
市场价格波动加剧、利润空间持续压缩,使得长期依赖传统经营模式的烧碱工厂、贸易商等市场主体不得不正视一个严峻课题:如何管理日益凸显的价格风险,稳定生产经营利润?
当氯碱产业步入“微利时代”,期货工具已从可选品变为必需品。
贸易商架桥 从博弈者到风险管理服务商
作为郑商所烧碱产融基地,东泊集团的转型之路颇具代表性。据了解,东泊集团突破传统思维,将期货工具深度嵌入业务链条,创造出全新的竞争力与价值空间。
“传统贸易商靠的就是在市场博弈中赚取利润,在传统贸易思维中,‘高买低卖’是绝对的禁区,但引入期货工具后,逻辑被重塑。随着烧碱期货上市,我们逐渐将产业思维和金融思维进行融合,在不同风险度的经营场景中灵活运用期货工具。依托期货价格的基差点价模式,使得‘高买低卖’也有利润空间,同时贸易双方可以根据盘面灵活点价,从原来的博弈变为共赢。”王续庆说。
2023年烧碱期货、期权筹备上市,东泊集团意识到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发展机遇,于是开始组建专业的期货团队。2023年9月,烧碱期货、期权上市后,东泊集团开始逐步加大对期货市场的参与规模。通过与外界交流学习、参与实战交易,东泊集团目前已探索出一些跟企业现货贸易相匹配的操作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期货工具的有效运用让东泊集团敢于做远期贸易,有了期货的保驾护航,贸易量也随之提升。“过去做出口或采购远期订单时,我们不会做太长周期的订单。企业自身面临较大的风险,既担心价格大幅上涨,也不愿让提前集港货物占用大量资金,但现在有了期货工具,在做远期出口订单时可以同时进行买入套保,不再惧怕市场大幅上涨抬升采购成本。在此过程中,我们的贸易量也起来了,2023年至今,内销贸易量增长20%~30%,出口量也增长30%。”王续庆表示。
塑道控股的实践则展现了期货工具的另一种可能性。该公司利用参与期货的先发优势和专业知识积累,积极向产业上下游延伸服务,扮演起“期货布道者”与“风险管理方案提供者”的角色。
据了解,塑道控股是一家以氯碱产业链现货经销服务为基础,集价值投资、创业股权投资、实体投资与风险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商。塑道控股通过基差点价等模式,帮助产业上下游实体企业锁定生产成本和销售利润,真正做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很好地推广了烧碱期货。
“多年来,公司坚持塑道4+1(信息、渠道、金融、服务+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不仅自身利用期货及衍生品规避价格风险,而且配合上游企业锁定客户需求。我们形成了现货经销服务+投研交易盈利+产业私募基金+股权投资的业务架构,成立国内首家氯碱产业基金,精耕产业、细作基金,确保了公司健康良好发展的态势。”塑道控股总经理陈清彬表示。
“公司的烧碱基差贸易量是逐步增加的,2024年占贸易总量的10%—20%,2025年已达到30%。”该公司产品经理马海杰分享了一个案例:2025年春节前,塑道控股以3850元/吨的价格采购了3000吨片碱,约定两个月后交付,并同时在期货盘面以3200元/吨的价格进行卖出套保。春节过后片碱价格下跌400元/吨,期货盘面价格同步下跌,塑道控股在期货盘面进行平仓,现货点价卖给下游贸易商,不但避免了400元/吨的亏损,而且通过期现操作实现了盈利。
事实上,当前氯碱行业中基差贸易的总体比例还不高,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王续庆看来,基差点价是重塑客户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常规的贸易环境中,买卖双方需要达成一致的价格才能促成成交。而买卖双方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卖方想着价格越高越好,买方认为价格越低越好。在预期不一致时,传统的现货贸易很难成交。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配合基差点价模式可以极大地提升定价效率,促进成交。基差点价模式通过预先确定的基差和点价时间,减少了买卖双方在价格上的分歧。这种模式允许买方在预期期货价格上涨时购买,卖方在预期期货价格下跌时销售,可以提高定价效率并降低谈判成本。买方通过基差点价模式可以提前锁定采购量,剩下的工作就是关心何时点价的问题。卖方通过基差点价模式解决了讨价还价的难题,可以将精力放在满足买方其他需求上。
“烧碱期货上市后,我们积极推动基差点价模式在烧碱采购与销售中的应用,加快了现货流通。2024年我司通过点价模式采购及销售的液碱累计超过5万吨。”王续庆说。
期货赋能 产业新生态的基石
针对上游工厂以及下游多样化的客户普遍存在的期货认知不足、操作经验欠缺、专业人才匮乏等痛点,东泊集团和塑道控股依托其郑商所烧碱产融基地的身份,主动搭建交流平台,定期组织面向上下游的期货实务培训与研讨会,旨在帮助客户提升对期货工具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塑道控股还通过组织“首席知道”同学会,让产业“同学”帮“同学”,在华南地区搭建了产业交流平台。
东泊集团通过期现结合使贸易量逆势增长,塑道控股将氯碱产业资源转化为投研成果,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传统贸易思维向现代金融工具应用能力的跃迁。当贸易商超越传统买卖的局限,拥抱并精通期货工具,他们便拥有了重塑自身角色、赋能整个产业链的钥匙。期货市场提供的不只是对冲风险的工具,更是产业协作模式升级、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基石。
从对立博弈到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烧碱产业在贸易商群体的引领下,正借助期货市场的力量,悄然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和效率的新生态。展望未来,贸易商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既是价格风险的承担者,又是供应链流动性的提供者,更是产业升级的赋能者。当价格波动的巨浪不断袭来,期货工具已成为产业不可或缺的导航仪与压舱石,不仅指引方向,更坚定了整个行业穿越周期、行稳致远的决心。
(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