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AI“回答位”变成“广告区”?

2025-07-11 14:29:19

自DeepSeek春节走红以来,越来越多商家开始琢磨“怎么才能让AI主动推荐我们的名字”,GEO(生成式引擎优化)需求火热:通过生产AI“喜欢”的内容,投放到AI“喜欢”的平台,引导品牌或商品出现在AI搜索的推荐结果中。媒体日前调查发现,GEO市场迅速崛起,但现阶段“还在一个野蛮生长的无序时代”。

6pen - 专业AI绘画工具 | AI工具阁

用户的注意力在哪里,广告就跟到哪里。遇到问题时,越来越多人不再打开以百度为代表的传统搜索引擎,或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社交搜索应用,而选择在DeepSeek等AI搜索平台找答案,也就不难想见AI输入框对商家的强大吸引力。

三方搜索势力中,前两方都是“上链接”,让用户自己筛选、判断,AI搜索则会直接“给答案”。用户有时想要一个直截了当的答案,有时希望通过参考更多信源启发思路,这取决于其判断能力和使用场景。但也不可否认,AI搜索渗透率正快速提升,深刻影响决策。有研究显示,消费者在信息密集型、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上更倾向问询AI,尤以信息技术及专业健康领域为首,凸显出AI在辅助复杂决策方面的优势。

在信息不对称领域,AI搜索“回答位”要是成了商家“广告区”,消费者将很难识别。若再出现消费纠纷,情况会更为复杂。目前,尽管国内多家AI平台明确表示“暂无接入广告的打算”,但商家想找到通往AI“回答位”的路径,进而转向“水面下竞争”。GEO影响AI回答的核心是定制内容和内容投放,这类商业信息操纵比传统竞价广告更隐蔽,更可能形成对用户不利的算法“黑箱”。AI搜索发展初期,暂不接入广告以增强用户吸引力,几乎是一种共识,而后,路向何方尚未可知。目前,好的一面是“水面下竞争”较少,显性的商业行为能被方便识别与监测,但挑战同样在于AI会让“广告”的定义更为复杂,对监管和治理提出新挑战。

AI的“黑箱”性质,让人无法清楚内容采纳逻辑。比较规范的GEO服务商,会接入大模型搜索提供方的API,进行内容质量评分,只投放评分达标的内容。然而,不乏“黑帽”操作,即依赖AI批量生产内容,生编硬造的低质内容也照发不误,不仅对商家几乎没有价值,还会污染AI内容生态,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平台对“黑帽”GEO的反制,也要加紧步伐。

此前,股市“黑嘴”用虚假信息大搞“AI杀猪盘”,其路径是通过海投影响AI问答。AI搜索神不知鬼不觉地成为有心之人的“广告区”引人担忧,反映出用户对提升AI搜索结果准确性、客观性的期待。从另一个角度看,互联网上虚假、低质内容无法杜绝,对AI搜索结果就不可尽信,更何况还有无法根除的“AI幻觉”。试图把所有问题都交给AI解决,本来就是奢望。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王立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