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协同推进” 延安市黄陵县扎实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2025-07-16 14:17:36

本网讯(记者 梁卫军 赵晓媛) 延安市黄陵, 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与无限发展潜力的土地,是中华儿女寻根溯源的民族圣地,也是全国绿色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和陕西能源电力基地。全县总面积2292平方公里,下辖5镇1个街道办事处,105个行政村。桥山古柏静静诉说着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的庄严,沮水潺潺奔流跃动着现代发展的蓬勃活力。这里不仅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淳朴的乡风民风,吸引着四海英才、八方客商,更让全球华人在此寻根溯源、实现心灵归航。

20250716093054146-39-6e12c.jpg_scale.jpg

近年来,黄陵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对标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六四” 工作布局,以深化拓展 “三个年” 活动为有力抓手,聚焦聚力打好 “八场硬仗”,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精准发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效,成功获评2024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预计2025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和6.5%,顺利实现时间任务 “双过半”,为全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抓创新驱动和促转型升级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黄陵县立足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明确的产业功能定位,紧紧围绕强创新、搭平台、促转化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 “4+2+N”产业体系聚合成势,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黄陵县紧紧抓住国家创新型县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推动秦创原轩辕科技创新中心扩能提级。目前,已成功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5个、科技企业孵化载体5个。通过持续发力,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83家,省级 “专精特新” 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43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绩同样斐然,共转化科技成果9项。工业领域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突破1.7亿元,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5300万元,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愈发突出,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文旅融合打响首位产业品牌。随着《陕西省黄帝陵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以及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主题教室的对外开放,黄陵县文化传承与发展迈出重要步伐。同时,成功举办清明公祭、“溯源寻根”两岸同胞黄帝陵祭祖典礼等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活动,获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工作优秀县区,使得黄帝陵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知名度得到全方位提升。此外,黄陵县出台文旅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加速贯通“堂庙陵城”新游线,积极培育寻根游、研学游、露营游等新兴业态。今年上半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增长2.3%,来黄开展研学的人数达7000余人次,同比增长27.3%,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延链强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黄陵县坚持“优煤、增电、转化、上新”的发展思路,在工业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国首个煤炭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首套极薄煤层智能化高效开采技术在黄陵矿业成功应用,2家矿井达到国家级Ⅱ类高级智能化水平。店头电厂一期满负荷生产,二期加快建设,三期已获核准,原煤、洗精煤、发电量等工业产品产量稳步提升,煤电基地建设实现新跨越。总投资117亿元的碳硅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土地出让和设施迁改工作,40万立方煤矸石制陶粒、延农投中药饮片项目已进入试运行生产阶段,成功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煤炭经济向非煤经济、原料向材料的“三个转变”,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乡村振兴带动现代农业发展。黄陵县坚持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秉持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出台农业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以“五新”理念改造升级果园2.1万亩,全县果园面积达27万亩,并实行“早中晚”“红黄青” 新品种搭配,有效发挥果业大数据中心、防灾减灾体系、“保险+期货”模式的助农护农作用。苹果亩均产量增长380斤,果业产值达到26.5亿元,荣获“中国生态苹果之都”“中国生态翡翠梨之乡”称号,走出一条现代果业发展新路径。同时,黄陵县还积极发展梅花鹿、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种养业,建成西北首家苍术GAP基地,特色产业效益持续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重点突破抢抓新兴产业机遇。通过“引央企入黄”工程,黄陵县与中国电子成立合资公司,数字黄陵一期已建成投用,二期正在加快推进,数字计量、数字应急、数字城管、数字果业、社会治理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已落地见效,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此外,黄陵县编制完成《黄陵通航产业发展规划》,机场扩建审核、空域划定审批等工作顺利通过,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实验室成功落地,通航产业园正式揭牌,培育形成应急救援、执照培训、低空观光、飞行研学等新业态,并获批省级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试点县,低空经济蓄势待发。

坚持抓项目建设和促链式招引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动能加速集聚

黄陵县始终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通过项目建设扩大投资、增添发展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力以赴抓进度。黄陵县建立“一项目一专班”、县级领导遍访“五上企业”机制,扎实开展项目前期攻坚行动。通过积极“解扣”“解难”,成功打通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堵点难点22项,办结各类前期手续243件。同时,推行“政银担”合作模式,利用融资担保、风险补偿两个“资金池”为企业担保贷款超1亿元。目前,全县92个重点项目已开复工73个,开复工率达80%,10件民生实事项目已开工7个,上半年完成投资46.4亿元,占比50.7%,项目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精心谋划抓储备。黄陵县紧扣发展需求和群众期盼,建立“指挥部 + 专班”体系,积极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126个,总投资达1331亿元。同时,坚持早谋划、早行动,紧盯中省政策机遇和支持方向,谋划储备项目171个,总投资81.8亿元。今年以来,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项目22个,总投资57.2亿元,努力让更多利好政策在黄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凝心聚力抓招商。黄陵县坚持链式思维、投行思维,充分依托省级高新区、国资投融资平台、中延院黄帝陵主题教室,打出园区招商、基金招商、依培招商的“组合拳”。先后赴哈萨克斯坦、浙江、广东等地开展招商活动10余次,邀请宇树科技、海康威视等15家优质企业来黄实地考察,并依托丝博会等重大展会平台签约项目25个,签约金额33.9亿元。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9个,总投资100.8亿元,到位资金16.4亿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坚持优发展环境和提干部作风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黄陵县持续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亮学赛督治”专项行动,以改革创新思维全力打造“投资到黄陵、事事都好办”的营商环境品牌,加快创建省级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

重点改革更加深入。黄陵县顺利完成6个镇办1912项履职事项清单的编制发布,其中 “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 等成功列入全国履职事项清单优秀案例。县国资集团资产规模不断壮大,达到262亿元,获评AA+信用等级,“两支基金”完成股权投资2.1亿元。同时,出台《全面深化高新区体制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县工业园区获评全市六星级工业园区,“四强化四提升”入选全省营商环境十大优秀案例,高新区被列为全省“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试点,改革成效显著。

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黄陵县累计向镇办和高新区下放县级行政管理权限112项,推行“323”项目审批全流程服务机制,审批时间大幅缩短超40%。在办税方面,拓展233个“非接触性”办税事项,纳税时间压缩至51.9小时。居民用水、用电、用气办理时间分别压缩至2个工作日、2个工作日和3个工作日,网上缴费覆盖率分别达到54%、100%、80%,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政策支持更加有力。黄陵县出台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26条、民营经济发展50条和新一轮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梳理“免申即享”政策清单11项,累计兑付各类奖补资金7796万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四轮驱动民营经济发展”入选全省2025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市场环境更加公平。黄陵县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正负面清单,明确公职人员“十做到”和“二十禁止”行为标尺,让政商交往既“亲”又“清”。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免予或从轻处罚案件112件。联合市中院在轩辕科技创新中心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建成“税无忧”工作室,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营造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坚持惠基本民生和保安全稳定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底盘更加稳固

黄陵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夯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基准线的同时,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黄陵县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4所新建学校将于秋季招生,新增学位3420个。通过“总校+分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教师双向交流440人,乡镇学校回流学生135名。黄陵中学与衡水中学建立教育帮扶合作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上好学”的需求。在医疗卫生方面,建立医共体总医院统揽的“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县医院迁建、中医院改建项目加快实施,省人民医院与县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省中医院对口帮扶县中医院,实现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的“双提升”。

持续优化城乡发展格局。黄陵县统筹推进县城提能级和镇区强功能,高铁新城建设稳步推进,完成轩辕大道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管网升级、市政供暖提升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微改造”“巧利用”,建成公园、停车场、运动场9个,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在农村,实施避灾搬迁、农房安全提升改造、卫生改厕、清洁取暖等民心工程,塬区果园灌溉实现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8%,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4.4%,刘家川村荣获农业农村部 “2024年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

持续巩固绿色发展底色。黄陵县坚决打赢“三大保卫战”,统筹推进沮河环境、矿区环境、农村环境系统治理,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县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上半年空气优良天数达147天。全国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黄帝陵古柏群纳入全国整体保护工程,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3棵五千年以上古树保护复壮项目进展顺利,长势稳定向好。同时,深入开展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及违法行为排查整治工作,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持续筑牢安全发展底线。黄陵县统筹推进煤矿、危化、消防、燃气、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获评全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先进县。毫不松懈地抓实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工作,初步形成三级应急救援体系。持续开展平安黄陵和信访法治化建设,建成县综治中心,荣获全省“平安金鼎”,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平安稳定的生活环境,让人民群众在安全稳定中收获满意与幸福。

黄陵县的发展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十三万守陵儿女凭借着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在这片浸润着先祖开拓精神的土地上奋勇前行。黄陵将以古柏的定力坚定发展方向,不为外界干扰所动摇;以沮水的韧性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以先祖的智慧创新求变、破解发展难题;以实干的脚步丈量发展得失,切实惠及民生。在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伟大征程中,黄陵县必将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无愧于历史与时代的华彩乐章!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