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换届乱象值得追问

2025-08-13 16:03:51 作者:维辰

有的行业协会负责人被质疑,在退任后仍通过“永久会长”等名誉职位变相把持协会;有的协会在换届期间内部出现纷争,上演“深夜换届”;有的协会换届候选人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或存在刑事犯罪记录,出现“带病入会”……近日,媒体揭露了部分行业协会换届乱象,引发强烈关注。

2月21日,我会领导受邀出席粤港澳大湾区家纺家居产业发展交流峰会暨广东省家纺家居行业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就职典礼-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

乱象背后,是对协会控制权的争夺。至于争夺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协会中,由于涉及行业资源分配、商业合作机会等因素,部分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可能会在换届过程中通过不正当手段干预选举,试图推选有利于自家企业发展的人员进入协会领导班子;另一种是领导干部退休后到协会谋取“一官半职”,甚至退休前专门成立协会,为自己预留“后路”。各方争夺之下,行业协会换届就成了“比武场”。

种种乱象暴露出行业协会内控机制和外部监管的漏洞。依据相关规定,行业协会负责人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其理事会任期一般为3至5年,届满前须完成换届。而相当一部分协会存在超期任职、延期换届现象,全国性和地方性社会组织中不少还设置了类似“永久会长”的名誉职位,然而问责机制疲软,变相纵容了乱象滋生。部分协会负责人年龄超过70周岁上限,有刑事犯罪记录者仍被提名参选,一些领导干部兼职未严格执行“先审批、后参选”程序,部分退(离)休干部未满三年“冷却期”即通过社团任职变相延续职权,这又何尝不是候选人资格审查存在漏洞,监督缺位的产物?

换届乱象,是个缩影。作为连接个体与组织、沟通政府与市场、促进社会发展与治理的重要桥梁,行业协会在日常工作中实际发挥的作用几何,值得追问。多起法院判决显示,一些退休领导干部在担任协会领导后,出现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这都提示我们,对于部分行业协会换届乱象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引发的连锁反应,需要“拔出萝卜带出泥”。

避免行业协会沦为权力“自留地”,需要解决协会内部治理缺陷、外部监管障碍,更要回答好“违规了又怎么样”的问题。多地民政干部介绍,行业协会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监管部门只能参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进行管理。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穿透式任职监管体系等手段,或能让一些人按住蠢蠢欲动的心,让行业协会更好发挥应有作用。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维辰

责任编辑:王立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