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上沉默的石狮,残存的弹痕剥落了时光的尘泥,无声诉说着那段血肉撕裂的过往。八十载光阴流转,当胜利的号角已沉淀为民族记忆深处最雄壮的背景音,历史长河的警醒之声却需时刻激荡耳侧。十四年浴血,山河破碎却孕育出不屈魂灵。今天,立于民族复兴的门槛,我们不仅要深情回望那血与火中熔铸的荣光,更需以明澈目光守护历史的真实,让伟大抗战精神之火永不熄灭,照亮强国征程。
可歌可泣:熔炉岁月,天地浩气长存
这是一场以整个民族的脊梁撑起生存空间的决战。
自白山黑水间打响不屈的第一枪,到卢沟晓月被炮火染红,再到万众一心“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十四载春秋并非模糊的时间刻度,而是由亿万军民的热血与生命书写的悲壮史诗。杨靖宇将军在东北林海雪原中孤军转战,腹中仅余草根棉絮却仍令敌人胆寒,当他壮烈殉国,残暴的日军剖开他的胃囊,只看到未能消化的树皮、棉絮与枯草,震惊沉默;狼牙山巅,五壮士如磐石般屹立,面对汹涌而至的日寇,他们选择纵身跃下万丈深渊,以生命最后的壮烈诠释了对民族尊严的最高守护。冀中平原上,民众以血肉之躯配合子弟兵,地道如血脉般在焦土下顽强延伸,成为日寇无法征服的“地下长城”;长江两岸,纤夫们肩扛沉重的抗战物资,纤绳嵌入肩骨,号子声低沉如雷,汇成民族不屈的绝响……每一座不屈的村庄都是堡垒,每一个普通的胸膛都挺立着长城。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瞬间如星辰般永恒闪耀。平型关大捷的硝烟尚未散尽,八路军战士刺刀上的寒光已刺破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的炮火轰鸣声中,太行山崖壁上的弹孔至今记录着“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全民怒吼;刘老庄新四军八十二壮士面对数倍之敌,以血肉之躯筑起屏障,血战终日,最后时刻砸毁枪支,全部壮烈殉国,用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
当战火燃烧到华夏腹地,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浴血奋战的舞台。台儿庄的焦土上,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野心;长沙城头的烽火中,三次会战重创倭寇,让侵略者终于在“引而不发,发则必中”的铮铮誓言前望而却步;野人山密林里,远征军将士穿越死亡丛林,用钢铁意志诠释“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也决不后退”的悲壮承诺。
从白山黑水到云贵高原,从知识分子投笔从戎到工农群众毁家纾难,这些永不褪色的历史画面,共同勾勒出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四万万同胞以同仇敌忾的气概,在人类战争史上书写了最壮阔的人民战争篇章。
十四年艰苦卓绝,十四年浴血奋战,正是民族精神在绝境中淬炼升华的伟大熔炉,其伟岸与悲壮,构成我们灵魂深处不可撼动的精神基石。
旗帜鲜明:烛照幽暗,不容青史染尘
然而,在历史的光明背后,总有阴影企图蠕动。八十年来,中外某些势力处心积虑地模糊侵略本质,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右翼政客、学者等在教科书中篡改历史,在靖国神社供奉战犯,公然亵渎公理正义;国内更有甚者,在舆论场上抛出所谓“侵略促进论”“殖民有功论”等荒谬论调,妄图以学术之名行粉饰之实。一是为暴行“学术洗白”。一些学者以“重新考证”为名,否认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声称“死亡规模被夸大”,甚至将屠杀描述为“由于中国军队抵抗导致的日军自卫行为”。湖北大学教授梁某某曾公开发文,称731部队的活体实验应视为“日军医学研究的特殊条件”,引发舆论强烈谴责。二是转移历史责任。个别公知将日本侵华归咎于“中国近代积弱”,反而强调“日本侵略带来的现代化改造作用”,甚至美化慰安妇制度为“战地女性的生存选择”......。
这些行为与日本右翼历史修正主义形成呼应,本质是通过解构集体记忆消解民族创伤,其危害性远超学术争议。这些论调如蝙蝠畏惧阳光,在历史的真实面前显得苍白可笑却阴险致命。它们不仅是对数千万逝去生命的冷酷亵渎,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对世界和平根基的严重蛀蚀。
历史真相如金石不可销烁。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累累白骨,731部队遗址中冰冷残酷的器械,都如利剑刺穿一切谎言。国际社会早有公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庄严审判早已将侵略罪行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面对那些刻意涂抹的污迹,我们必须挺立如松,以坚实的历史证据为武器,以法律和正义的铁律为准绳。学术研究应深挖史实,媒体传播要激浊扬清,公共教育更要立场坚定——让历史的明灯烛照每一个角落,绝不给任何歪曲与美化留下滋生空间。唯有捍卫真相的尊严,才能告慰忠魂于九天,警示后人于永远。
阔步未来:薪火传承,逐梦复兴征程
历史不单是沉重的回响,更是照亮前方的火炬。伟大的抗战精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早已融入民族血脉,成为时代奋进的澎湃引擎。这种精神,在朝鲜战场冰天雪地的坚守中闪耀,在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于戈壁深处托举“两弹一星”的无声誓言中凝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无数奋斗者敢为人先的闯劲中奔涌,更在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场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里焕发光彩。
星辰大海,继往开来。
今日中华,复兴航程风正帆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惊涛暗礁。科技的高峰亟待攀登,发展的不平衡需要弥合,外部遏制打压的阴云不曾消散。此时,我们更需要回溯精神源头,汲取澎湃动力。发扬抗战精神,就是要以万众一心的磅礴伟力,直面“卡脖子”困境,在科技攻关前沿前赴后继;以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深化改革,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任督二脉”;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汇聚起每个平凡岗位上的微光,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征程。这精神在抗疫斗争中汇聚成众志成城的万里长城;在航天人仰望苍穹探索未知的身影中延续着“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化为禾下乘凉的踏实梦想。这精神非陈迹,而是奔腾不息的血脉,驱动着今日中国在未知海域中劈波斩浪、鹏程万里。
八十年时光如河,冲刷着记忆却无法磨灭铭刻于民族灵魂深处的印记。那十四年的烽火硝烟锻造的不仅是山河重光,更锤炼出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伟力。守护历史真相如同守护民族的心灯,是我们对先辈牺牲的最高敬畏,也是对后代最深沉的责任。唯有铭记那字字带血的真实过往,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痛彻箴言,才能在承平日久中永葆居安思危的清醒。
展望前路,伟大抗战精神这盏不灭的明灯,将继续照亮我们自强不息、攻坚克难的征途。它激励我们以万众一心的合力去攀登科技的高峰,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破除发展的梗阻,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去书写时代的答卷。当每个奋斗的身影都闪耀着先辈传递的勇毅之光,当民族复兴的磅礴交响中永远激荡着那血火淬炼的信念强音,我们方能告慰长眠的英灵——
历史永不要忘记,悲剧绝不能重演。一个铭记苦难、珍爱和平、矢志复兴的民族,必将傲然挺立于世界,必将昂首阔步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