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中,宝鸡市渭滨区始终锚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核心目标,以经济发展为根基、以产业升级为路径、以政策护航为保障,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赛道突破、数字经济赋能的多元实践中,奏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乐章。近日,记者随采访团走进渭滨区,探访品农上川、绿夏服饰、宝鸡再生医学中心、立邦软件等代表性企业,解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渭滨密码”。
民营经济“挑大梁” 质效双升筑根基
近年来,渭滨区深入贯彻“两个毫不动摇”,落实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推动民营经济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2024年,全区民营企业达13000余户,占企业总数的92%,位列全市第一;“五上”企业765户中民营企业占比超90%,民营经济增加值达283.9亿元,占全区GDP47.1%,撑起区域经济“半壁江山”。
在质量提升上,渭滨区民营经济“含金量”持续增加。全区20户专精特新企业中民营企业13户,5户“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2户;94户高新技术企业里民营企业74户,占比80%。2024年,规上民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8.76亿元,占全区社会研发投入27.6%,较2023年增长1.07%,创新动能不断增强。通过工业转型升级资金扶持,10户企业实施11个技改项目,570万元专项资金精准滴灌,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陕企通”平台汇聚33个区级部门力量,为5741家注册企业提供政策、融资等服务,11条诉求全部办结,满意率100%。企业服务中心作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在产业链延伸、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精准发力,让民营企业在优质环境中茁壮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释放不竭动力。
传统新兴齐发力 实体产业创新高
在高质量发展浪潮中,渭滨区实体产业坚守主业、创新求变,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业态培育同频共振。
由聚量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品农上川农文旅项目,是高家镇上川村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的典范。项目投资6000万元,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农业实验、有机种植、自然研学、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旅融合示范园区,“小豹子”共享农场与“小笨羊”亲子体验农场露营地相继落成。项目通过有机种植、畜禽养殖、新品种研发,结合“品农倔牛铜火锅”、“一锅鲜生态干焗鱼”等餐饮品牌,构建“农业+旅游+教育”生态田园综合体。“在渭滨区金融政策的精准扶持下,我们成功获得渭滨区农商银行1000万元授信额度,这笔资金精准破解了项目前期的融资瓶颈,为农旅产业发展注入了关键“金融活水”。未来,我们将通过自然教育研学、乡野集市等业态运营,让农业从“单一生产”转向“多元价值”,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集团董事长脱攀龙向记者介绍。
走进陕西绿夏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裁剪、缝制、质检各环节井然有序。这家始创于1992年的企业,从小型服装加工厂成长为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学生装领军品牌,占地30余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拥有300多台/套进口设备,年生产能力达65万套。其设计融合各校历史与师生智慧,产品获“陕西省名牌产品”“宝鸡市特色品牌产品”等称号,还是陕西省《学生服安全技术标准》起草修订单位,彰显传统制造业的品质坚守与创新突破。公司副总经理王绮接受采访时说道:“在渭滨区政府和工商联支持下,我们借展会、媒体宣传大力提升了绿夏品牌的知名度,产业扶持资金同时助力了研发设备的升级改造。政务驿站让工作审批更便捷,‘一站式’服务节省了企业精力,展销活动也帮我们拓了销路”
新兴赛道“加速跑” 科技创新筑高地
在宝鸡再生医学中心,5G智能生物样本库、GMP细胞制备中心等先进设备有序运转,这里正成为西北细胞生物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该项目由宝鸡市工发集团、上海原能细胞科技集团等联合投资5.2亿元打造,一期1.2亿元投资已落地;二期将投4亿元建设细胞医院及产业园。
依托上海原能细胞科技集团技术支撑,中心共享151项专利,由2名中科院院士领衔,5名细胞专家、6名医学硕士组成技术团队,配备5G医疗设备,构建“1+N”全国细胞银行网络。其打造的“细胞采集-存储-制备-治疗”全产业链,将与宝鸡市中心医院、中医院等开展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疾病治疗科研合作,带动西北细胞生物产业集群发展,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硬核支撑”。“在渭滨高效营商环境护航下,我们6月初试运营,细胞存储等四大板块设备、团队就绪。区领导22天推动签约,天台山管委会全程‘保姆式’服务。生命科技馆首年预计存样本1.2万份,服务3000人次,力创西北再生医学标杆。”陕西元太康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晨讲道。
渭滨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内,创于1999年的陕西立邦软件有限公司,是西北地区信息技术服务标杆,为50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拥有160余名软件人才,40余人获CPMP、PMP等证书,6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该公司深耕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工厂领域,主导9个国家级“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示范项目,其白酒数字化工厂、有色行业智能制造执行系统获行业认可,入选“国家级第一批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服务平台”。“在渭滨区政策支持下,企业打造的钛及钛合金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获“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称号,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数字心脏’。”公司董事长高彧韡向记者讲到。
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发展是渭滨数字产业崛起的缩影。该园区累计注册企业275户,实际入驻162户,2022-2024年总营业收入从56亿元增至80亿元,年均增长20%;税收从0.98亿元增至1.49亿元,年均增长23.3%,获评“陕西首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政策护航“精准效” 营商环境强活力
渭滨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与服务保障的“精准滴灌”。区委金融办建立金融工作会商、协调等机制,联合多部门破解企业融资难题。通过与建行签订战略协议,发放全市首笔300万元“科信贷”;开展“秦增信”试点,为596户小微企业授信2603万元;协调渭滨农商银行授信10亿元支持光电产业园建设,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圈。针对消费市场,开发以旧换新消费贷,单列15亿元信贷资金,举办培训会激活消费活力。
区工商联以“两个健康”为主题,从多个维度破解难题。通过政银企对接会、企业家沙龙等沟通渠道,为烽火速特物流、陕西九立等8户企业授信5000万元,推动中小企业担保融资超10亿元。“联企专员制度”实现区级领导包抓56户亿元以上企业、百名专员服务500户中小企业,政企恳谈会、清欠专项行动等举措,让企业获得感持续增强。
渭滨区始终以经济发展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以政策服务为盾,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在未来的发展中,渭滨区将继续秉持新发展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在新时代的经济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璀璨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