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海 构建多元化市场格局

2025-08-18 11:11:0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进程加快,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版图持续拓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市场国家人口增长快,人口结构年轻化特征较为突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依托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后发优势,正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

支持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走进新兴市场国家,构建多元化市场格局,成为助力企业突围破局、开拓更广市场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我国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之举。

我国企业开拓海外新兴市场一举多得

应对复杂多变外部环境的重要之举。部分西方国家为维护自身经济和科技优势,多次采取限制技术合作、加强技术审查和“国家安全审查”等手段,对我国制造业实施围堵打压。因此,支持我国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国家消费市场,降低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是全球外部环境大变局背景下,跨越贸易壁垒、降低摩擦冲击损失的重要应对举措。

政策环境开放友好。多数新兴市场国家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友好关系,致力推动与中国建立多双边合作关系,为我国企业出海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其中,中国与东盟一以贯之地推进“互利共赢”的合作战略,连续多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RCEP生效更进一步推动了贸易投资便利化制度红利的加速释放。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办。2025年6月,中非合作论坛成果落实清单已涉及10类、35项。近年来,拉丁美洲地区政治生态呈现出明显的稳定性增强特征,我国已与22个拉美国家签署合作备忘录。

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链完整、工业门类齐全、竞争力强劲。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出海已不仅仅是产品销售的延伸,更是技术与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在出海企业本地化过程中,不仅推动了当地产业链、供应链延伸和拓展,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更通过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提升了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产业价值链的跃升。

为我国企业走进海外新兴市场进一步赋能

持续优化企业出海政策环境。针对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国家特点,制定差异化出海扶持政策,对企业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前期费用、人员出访等加大支持力度,在出口退税、物流补贴、海外仓建设等方面给予专项扶持,助力企业抢占海外新兴市场先机。构建更为紧密的区域合作体系,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政策沟通与协调,商谈更多自贸协定、双边投资协定以及关税互惠条款,提升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为我国企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海外经营环境。

加快完善专业出海服务体系。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鼓励中资银行与东道国银行在人民币支付清算、资金拆借等方面开展合作,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服务功能和覆盖范围,鼓励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企业出海提供中长期信贷、专项优惠贷款等金融支持。强化涉外法律服务,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集聚涉外仲裁、商事调解、律师服务、公证、司法鉴定等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探索建立调解、仲裁、诉讼相衔接的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不断提升涉外法律服务保障能力。

加强国际复合人才供给保障。一方面,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围绕新兴市场国家语言、法律、商务等领域,建立面向企业出海的综合人才培养计划,坚持政企联动、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各阶段各环节相互衔接、协同推进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另一方面,推进国际高端人才引进,扩大国际人才信息交流渠道,定期举办国际人才供需对接会、线上洽谈沙龙等活动,在投资规划、企业经营管理、投资风险分析等领域储备一批高层次人才梯队。

提升企业国际综合运作水平。以数字化为基础,创新人、财、物的作用和链接方式,助力企业优化商业模式、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树立原创、生态、互惠的底层逻辑,深刻理解当地文化、市场需求、法律环境以及客户偏好,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推动自身国际化发展与海外客户效益提升之间实现共赢。组建出海产业联盟,鼓励企业联合开展品牌推广和市场开拓,共同面对海外市场的挑战,推动海外市场资源共享、企业优势互补及协同发展。

强化企业海外风险应对保障能力。面对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增强风险识别、评估和防控能力。加强与国内外保险公司等的合作,扩大海外投资保险承保覆盖面,持续优化企业承保和理赔条件,支持企业通过购买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等方式,有效转移和降低海外经营风险。定期组织开展境外安全防范专题培训,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海外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响应处置机制,提升企业海外风险应对和突发事件处置应对能力,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妥善处理,保障企业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刘明月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