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8月14日,安康市石泉县正式启动 "约惠石泉・职等你来" 文旅促就业促消费系列活动。本次活动构建 "专场活动 + 常态化服务" 工作体系,以县城为主会场、各镇设分会场,通过文艺展演、岗位推介、政策宣讲等多元形式,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就业创业、消费市场深度融合,为县域就业市场注入新动能。8月15日,专项参访团深入石泉县零工市场、智博威培训学校、安康康达电子有限公司、陕西深鲨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实地调研,探究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据了解,2025年以来,石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扣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以系统思维推进稳就业促增收工作。通过实施稳就业促增收 "五个五" 工程,综合运用靶向施策、机制创新、精准服务等举措,持续巩固就业基本盘,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切实提升群众就业稳定性与收入水平。
实施 “五个一批” 拓岗位,夯实就业 “压舱石”
在拓展就业岗位方面,石泉县通过 “五个一批” 举措,为群众就业筑牢根基,让更多人有了就业的机会和选择。
产业延链拓展一批成效显著。该县牢牢抓住东西部产业协作的机遇,把毛绒玩具、电子线束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同时,指导已落户的总部企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扩大新增就业岗位。截至目前,累计新增产业链就业岗位2000余个,产业链条得到有效拉长,为当地产业发展和就业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营企业吸纳一批成果丰硕。精心组织了 “民营企业服务月”“文旅促就业促消费” 等系列招聘活动30余场,成功挖掘本地就业岗位1.45 万余个。精准服务深鲨集团、柏盛生物等县域重点企业,为其成功招工3000余人,不仅有效缓解了企业 “用工难” 问题,也为群众拓展了 “就业路”,实现了企业与求职者的双赢。
重点项目带动一批作用明显。依托经开区古堰、池河园区及镇社区厂房资源,精心打造了古堰康达电子、池河毛绒玩具(织袜)两大特色产业园。佰思佰毛绒玩具、年产600吨包覆纱及1600万双丝袜裤生产线、诚裕玩具社区工厂等重大项目相继投产,带动1500余人就业,有力促进了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自主创业辐射一批影响广泛。大力发展 “归雁经济”,培育 “归雁经济” 实体58户,新增大众创业237人,其中返乡创业158人,带动就业200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返乡创业,不仅为家乡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政策岗位挖潜一批保障有力。统筹各类政策性岗位资源,完成49名公务员、30名事业单位人员、15名特岗教师招录和26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工作。全面落实公益性岗位 “兜底” 保障政策,安置1688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筑牢了就业保障底线,让就业困难群体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推动 “五个精准” 提技能,锻造增收 “硬实力”
为提升劳动者技能,增强增收能力,石泉县推动 “五个精准” 提技能工程,让劳动者拥有一技之长,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计划精准,增强了培训可及性。坚持 “早谋划、快行动” 原则,按照 “数据赋能+靶向服务” 的就业服务方式,精准锚定重点群体需求和产业链发展方向,打造了 “需求摸底-课程开发-岗位对接” 全链条服务机制,让培训更贴合实际需求。
对象精准,提高了培训针对性。聚焦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采用 “理论授课 + 实操演练” 的教学模式,量身定制培训内容,确保参训人员扎实掌握实用生产技术和就业必备硬技能,有效拓宽了重点群体的收入渠道。
办法精准,提升了培训实效性。实施精细化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群体、不同产业需求精准开设专业培训班次,科学规划培训时长与进程,保障培训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评标准开展评价工作,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质量。同时,聚力打造 “石泉桑蚕工”“石泉鱼厨” 两大特色劳务品牌,通过品牌化运作提升劳动者市场竞争力和就业带动力。
监管精准,推动了培训规范性。建立一月一会商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问题。加强对培训补贴申报材料的审核力度,从严从实核查培训合格率及就业率,确保培训补贴精准发放,切实保障资金安全和使用效能,实现培训全过程规范化监管。
服务精准,优化了培训便捷性。推动培训资源下沉,将培训重心向镇村延伸,着力打造 “家门口” 的培训课堂,减少参训人员的时间和交通成本。同步提供就业登记、岗位推荐、组织输送等 “一站式” 服务,为农村劳动力通过技能提升实现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今年已组织开展职业(创业)技能培训73班1901人次,实现了技能就业、技能增收。
聚焦 “五类群体” 强帮扶,打出就业 “组合拳”
针对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石泉县聚焦 “五类群体” 强化帮扶,打出就业 “组合拳”,让每个群体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帮扶。
聚焦高校毕业生,靶向攻坚,多维拓岗。统筹基层岗位招募、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就业见习推荐等渠道,深入挖掘县属国企、民营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等市场化岗位,积极进行应征入伍宣传动员,全面落实 “1131” 精准帮扶机制及见习补贴、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等政策组合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 90%以上,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聚焦农民工,提质行动,稳岗固基。实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防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落实稳岗就业帮扶政策,全县农村劳动力务工规模保持在4.72万人以上,让农民工就业更稳定。
聚焦脱贫劳动力,扩容挖潜,托底安置。深化劳务协作对接,加大就业帮扶基地、新社区工厂等就业载体岗位挖潜扩容,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全县脱贫和监测人口务工规模保持在1.83万人以上,助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
聚焦退役军人,直通服务,精准护航。搭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直通车”,为退役军人提供岗位对接、教育培训等精准服务,确保有就业意愿的退役军人实现就业,让退役军人在就业路上少走弯路。
聚焦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加力,动态清零。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城镇新增就业124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4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1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让就业困难群体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岗位。
创新 “五种模式” 优服务,织密保障 “暖心网”
石泉县创新 “五种模式” 优化服务,为就业增收织密保障 “暖心网”,让就业服务更加贴心、周到。
零工搭鹊桥,实现就业服务门对门。充分发挥零工市场服务平台作用,持续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多形式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推动实现就业 “家门口”、服务 “零距离”,让零工群体找工作更方便。
人社进园区,做到企业服务点对点。深化人社工作进园区,完善人社服务专员 “一对一” 包联、“手把手” 指导、“面对面” 服务园区企业机制,帮助企业引才、群众就业,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起便捷的沟通桥梁。
用工倡共享,达成余缺调剂共赢。积极推动园区企业 “共享用工” 市场化服务,实现企业间员工余缺调剂、人力资源灵活流动,实现企业、员工、园区多方共赢,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新业态护航,树立权益保障标杆。发挥 “一站式调解中心”“服务之家” 平台作用,强化规范用工政策宣传,定期研判新业态用工风险,核查劳动合同、社保缴纳等情况,助力新就业形态健康有序发展,打造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 “石泉模式”。
社保聚五心,让政策红利惠民生。全面实施 “五心社保” 服务,即聚力 “同心社保”,促进全民参保;聚力 “安心社保”,保障待遇落实;聚力 “知心社保”,为企业纾困解难;聚力 “舒心社保”,提升服务质效;聚力 “放心社保”,确保基金安全。认真落实各项社保待遇和失业保险降费政策,失业保险降费306.91万元,惠及213家企业3715名职工,让广大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稳就业促增收。
强化 “五创联动” 促创业,激活增收 “源头水”
通过强化 “五创联动” 促进创业,石泉县激活了增收 “源头水”,让创业成为带动就业和增收的重要力量。
创业培训精准发力。聚焦重点就业群体培训需求,依托职业培训机构及各类优质培训资源开展SYB、网创等培训,提高创业者创业成功率,让创业者具备更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
创业贷款提质增效。开办 “绿色通道”,创新 “归雁贷” 等信贷产品,今年已向各类创业实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笔5151万元,为创业者解决了资金难题。
创业孵化巩固培优。积极鼓励和引导 “归雁” 人才入驻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截至目前,巩固提升14个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孵化创业实体500余家,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创业补贴激发动力。通过各项创业补贴激励政策,鼓励 “归雁” 人才返乡创业,为 “归雁” 变 “头雁” 保驾护航。今年已对18家创业主体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8万元,激发了创业者的创业热情。
创业典型凝聚动能。通过社会面挖掘、广覆盖推荐、精心化培树等方式,全域宣传就业创业先进典型10期,积极营造就业创业浓厚氛围,充分激发创业者内生动力,引导树牢正确就业观、择业观,全力稳就业、促增收、强动能。
石泉县实施的稳就业促增收 “五个五” 工程,从岗位拓展、技能提升、群体帮扶、服务优化、创业促进等多个维度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相信在 “五个五” 工程的持续推进下,石泉县的就业形势将更加向好,群众的生活也将更加红火。
(文/许兵 编辑/陈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