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停十分钟,能怎么样?”近日,四川一名女司机驾驶奔驰轿车在学校门口接孩子时,将车停在道路中间后锁车离开,导致交通堵塞十多分钟,引发路人强烈不满。
这事之所以引发众怒,不在奔驰车标,而在行为背后那种“我方便就行,别人死活不管”的霸道——到底是谁给的底气,让个人便利能随意碾压公共秩序?这不是简单的交通违规,而是一面镜子,照出某些人心中那点可笑的“特权幻觉”。开豪车不等于有特权,校门前更没有特殊的“停车自由”。
校门口的拥堵,是城市治理的共同难题。每到放学时分,几乎所有学校门口都逃不开车水马龙的窘境,这份拥挤与焦灼,多数家长都深有体会。道路是公共资源,不是私人停车场。多数人都守着基本规矩:要么停远点儿多走几步,要么即停即走不拖沓。就像有网友说的,“自家俩娃上学,宁可绕路也不堵道”。可这位女司机倒好,把马路当自家停车场,锁车就走,连个招呼都不打,无疑刺痛了公众对公平的期待。视频里,她被大爷批评时还指手画脚,被大妈指责时干脆摆起高傲姿态,那股“我没错”的劲儿,比堵在路上的车还让人闹心。堵车的根源不是车多,而是有些人不守规则。
更让人意难平的是,事到最后,女司机没道歉,埋怨着就把车开走了。这才是最危险的信号:如果违规没有成本,任性没有代价,今天有人堵校门十分钟,明天就可能有人堵消防通道半小时。这样的“零成本违规”,怎能不让人意难平?当道德约束失效时,就必须有严格的法律法规来兜底。公共空间的治理,既要靠自觉,更要靠刚性约束。校门口可以划临时停车位,可以加交通引导员,但对这种明知故犯的“堵路者”,必须让他疼在身上、记在心里,不然规矩就成了“软柿子”。
有人说“又是奔驰女”,还调侃“尊贵的S400惹不起”。这话听着像玩笑,实则戳中了一种社会情绪:不是车有问题,是有些人把车标当成了“特权通行证”,把财富优势变成了无视规则的资本。道路是公共的,不是谁家的后花园——你接娃心急,救护车可能正等着送病人;你图方便停十分钟,赶着接老人的家庭可能就晚了关键一程。把个人小事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再贵的车,也撑不起这种自私的“优越感”。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可“利民”从来不是“利一人”,而是“利众人”。校门前的秩序,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准。这件事,照见了个别市民的素养短板,也照出了公共治理的发力点。校门口的畅通,不能只靠挺身而出的大爷大妈,更要靠“违规必被惩”的硬规矩,靠“人人守秩序”的共识。毕竟,我们接送的不只是孩子,更是对规则的敬畏;我们守护的不只是一条马路,更是一座城市的温度与公平。下次再有人想把车堵在路中间,得让他先想清楚:这霸道特权,到底谁给的?谁又能一直惯着?
说到底,校门前的路,是一条文明试金石。哪里都有路怒,但更要有路德;哪里都有拥堵,但更要有通途。豪车不能开路,特权思想更要不得。只有每个人都能守住规则底线,校门前才能畅通无阻,人心才能顺畅通达。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