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15日,记者从安康市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以来,安康市紧密围绕深化“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以激发创新活力、释放人才潜能、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目标,通过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平台载体建设、优化政策路径设计,全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吴世珍表示,目前各项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正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健全机制强统筹,凝聚改革“向心力”
安康市将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与发展任务,紧跟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高位推动改革落地。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改革工作,市级领导带队开展专题调研,并印发《打好“八场硬仗”重点任务清单》,为改革纵深推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与此同时,安康市成立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专项小组,制定《安康市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工作方案》,明确9个方面35项具体任务,逐项确定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实施举措及完成时限,确保“事事有人做、件件能落实、项项有实效”。在协同推进层面,该市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工作格局:横向由市科技局履行专项小组办公室职责,落实月调度、季研判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突出问题;纵向由各成员单位联通省、县相关部门,推动本行业、本系统举措落地,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闭环。
赋能高校促融合,搭建创新“主阵地”
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核心阵地。安康市聚焦地方高校发展需求,从专业建设、平台打造、资金支持三方面发力,推动高校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
在专业建设与平台打造上,安康市支持安康学院围绕市场需求强化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其“食品与营养”专业已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正积极申报教育、农业、生物医药、旅游管理等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筹建陕西省硒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针对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该市支持其建设护理、学前教育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预算1600万元用于实训室建设,建成后将为秦巴山区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资金保障方面,安康市政府预算3000万元专项经费,通过系统化布局、战略性投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发展筑牢根基。
对接产业赋新能,激活发展“新引擎”
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科技创新引领”,安康市通过完善协同机制、搭建共享平台、破解技术难题、培育市场主体,推动科技与产业精准对接,为产业升级注入创新动能。
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安康市健全
“企业出题、政府审题、产学研协同解题”机制,联合西北工业大学等9家高校院所,围绕新型材料、毛绒玩具等重点产业,建设“安康市新型材料科创中心”“安康市毛玩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等9个共享共用科技创新平台;同时整合非常驻型平台,在安康学院集中布局建设秦创原安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中心和安康市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总平台,预计9月底建成投用。
破解产业技术瓶颈
聚焦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难题,安康市组织“揭榜挂帅”重点项目5项,以“军令状”式攻关推动技术突破;建立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达208家,同比增长30.82%;此外,该市兑现2024年新获批高新技术企业等奖补资金2093万元,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争取省级改革试点
市科技局组织安康学院、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等申报的“以‘平台+科技+产业’一体改革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项目”,成功获批全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试点,为全市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引育人才筑根基,打造智力“强磁场”
人才是改革发展的核心资源。安康市深化科技赋能“三个一”机制,聚焦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加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平台搭建,构建“引才、育才、用才”全链条体系。
引才方面,安康市印发《安康市“校招共用”引才用才实施办法(试行)》,设立200万元市级“校招共用”专项资金,为重点企业精准招引技术研发紧缺人才,破解“引才难、留才难”问题。育才层面,今年以来,该市获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9项,争取资金2129万元;新增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8支,选派科技特派员1184名、企业科技副总80名、“三区”科技人才188名;优化调整9条重点产业链创新团队,专家人数达121人,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用才环节,安康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科技小院集群23个;目前正对接中省帮扶高校院所在安设立“科创驿站”,进一步拓宽人才服务渠道。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小院等人才服务平台259家,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
深化改革提质效,点燃创新“新动能”
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抓手,安康市全面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7月25日,在市科技局举办的项目路演活动中,“紫阳县植物源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生物合成项目”正式签约,王汉中院士团队高水平科技成果成功扎根安康,将牵引秦创原富硒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引领全省富硒产业创新升级。今年以来,该市举办全市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提质扩面推进会等活动11场次,发布“先使用后付费”高校成果77项、企业需求79项,促成产学研协议23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9.46亿元,同比增长65%,创新活力持续释放,秦创原建设成效显著。
吴世珍表示,下一步,安康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社会各界支持下,聚焦“十五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编制和重大项目谋划,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全力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安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建设幸福安康提供更强支撑。
编辑/陈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