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梁卫军 白延峰)9月16日上午,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新闻发布会。延安市应急救援服务中心主任刘建平介绍本次发布会内容并答记者问。
近年来,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推进智慧应急建设,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质战斗力。特别是今年6月延安市应急指挥部(平台)的建成投用,是我市依靠科技创新,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标志着我市智慧应急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提高重大风险防范能力提供了可靠安全保障。
一、加强平台建设,推动指挥体系一体化
一是按照“全灾种、大应急”“一盘棋”目标,从2024年9月启动建设以来,市应急管理局严格对照国务院《“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陕西省应急管理厅标准化建设通知》等要求,建成了占地420平方米,集“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指挥调度—复盘评估”于一体的延安市应急指挥部,用“智慧应急”为延安筑起一道“生命防线”。二是注重功能布局,指挥部设指挥大厅、视频会商室、联合值守区等功能区,可同时容纳30个单位联合办公,实现“平时联合办公、战时统一指挥”模式。今年主汛期期间,防汛办、气象局、水务局、消防等8个部门设有常驻专岗,气象部门发布强降雨预警后,5分钟内即可启动多部门会商研判;防火季时,林业、应急等部门迅速切换值守模式,实现“一厅多用、按需调配”。三是加强数据融会贯通。纵向上,目前指挥部已接入应急会议系统、党建云视讯,信号直达13个县区、138个乡镇,可通过视讯系统“点对点”叫应乡镇责任人;横向上,17个行业主管部门的数据汇聚应急指挥平台,气象的云图雷达、水务的河道水位、林业的林火监测、交通的危货轨迹等200余个数据接口、2000余路视频监控打破了“数据孤岛”,真正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统全市”。
二、加强系统建设,推动应急响应协同化
一是建立“一图一网一键”智慧体系,“一张图研判”整合了煤矿、危化、防汛、防火、应急力量等重点行业领域的12类数据。煤矿模块,47家煤矿的1500余路视频实时在线,煤矿井下人员的姓名、职位、停留时长清晰可查,瓦斯、一氧化碳数据一旦超限,平台会自动推送预警;危化品板块,24家企业的罐体液位、可燃气体浓度实时监测,陕西延长石油延安炼油厂的罐区画面可一键调取,液位异常时短信10秒内直达企业责任人。二是建立“空天地”通信网络,“空”有1架大型复合翼无人机化身“天空之眼”,搭载热成像传感器的无人机可在断网断电时,3分钟内回传灾区高清画面,搭建临时“空中基站”覆盖无线网络;“天”有卫星通信兜底,卫星电话30秒入网、便携基站5分钟开机,极端条件下也能保持指挥链路畅通。“地”有370M应急专网织网,信号覆盖全市重点乡镇和灾害易发区,打通“最后一公里”通信无盲区。三是加强应急资源调配。平台系统部署了全市276支救援队伍(共9990人)、80艘冲锋舟、217台发电机等应急力量,可通过“应急一张图”就近调配,若某地突发山洪,平台将自动圈定附近的救援力量,标绘最优救援路线和群众疏散路径,指令同步下发至前线队员手机。
三、加强实战运用,推动应急处置精准化
建立了灾害事故预警信息工作机制和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完善了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一竿子”插到底的扁平化指挥功能,预警响应期间,应急指挥部可通过该系统“一键叫应”县(市、区)、乡、村三级应急责任人,实现应急指挥部与现场应急责任人通话,全面了解掌握灾情及基层一线应对处置措施。7月25日凌晨,吴起县突发强降雨引发山洪,早在4日前,指挥平台通过气象平台捕捉到了强降雨信号,指挥部科学会商研判,及时精准调度指挥,洪峰来临前,依托“应急一张图”圈定的白豹川流域等风险区,6482户34236名群众已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交出了一份“零伤亡”的答卷。
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吴起县部分地区出现断网断电,应急指挥部紧急调度2架无人机、3台卫星电话赶赴现场,无人机用热成像技术搜救被困人员,同步回传灾区三维模型,卫星电话搭建起“县、市”直连链路,确保每小时灾情动态准时上报;交通部门通过平台调取60台运输车辆保障转移,消防队伍(73人)携卫星设备突入灾区,水务部门启用滞洪水库分洪,在多部门协同下,48小时内抢通县乡道路484公里,洪灾影响降到最低。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重点推进三大升级:一是加强防汛应急能力。深化陕甘宁区域联动,依托已建成的“30分钟感知圈”,与榆林、铜川等地共享气象、洪峰数据,打造革命老区应急协同示范区;引入防汛大模型,通过AI算法快速生成山洪疏散方案,指令直达乡镇责任人APP。
二是加强指挥平台实战化。充分利用指挥平台信息化,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实战化模拟演练,全面检验指挥平台的预警监测、指挥调度以及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对“智慧大脑”进行优化,切实为实战运用打好基础。三是推进指挥平台标准化建设。对接公安、水文等市级各行业部门,加快推进各部门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等数据接入平台,有效实现数据资源整合化,切实提高指挥平台综合能力;同时,对接各县(市、区)应急部门推进数据整合,真正实现全市应急数据纵向、横向一张图,打造全省应急指挥平台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