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护航“千年驿站”“百年口岸”,霍尔果斯领跑“一带一路”

2025-09-22 11:09:42

地处新疆伊犁河谷谷口的霍尔果斯,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自古就是东西方商贸往来通道。1881年正式成为通商口岸后,这里更成为货物集散与商贸往来的重要节点。如今,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霍尔果斯市焕发新活力,成为中国向西开放前沿窗口。

如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开创霍尔果斯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公安机关以“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姿态,持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这座城市领跑“一带一路”。

霍尔果斯口岸:

商品车出口便捷顺畅

一走进霍尔果斯盛泽汽车产业园,能看到一排排停放整齐的新能源汽车。盛泽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昆介绍,这些车都已办好相关手续,将通过霍尔果斯口岸运输到哈萨克斯坦,再销往中亚、西亚。

因为看中了商品车出口的广阔前景,几年前,做水果生意的丁昆转行做起了汽车出口贸易。他回忆说:“从2023年起,我们的海外商品车订单就越来越多。”

虽然宝押对了,但丁昆还有一个头疼的问题:商品车出口需要在霍尔果斯机动车和驾驶人业务便民服务站办理相关手续,但那里总是挤得水泄不通。“霍尔果斯每家企业出口车辆都来服务站登记,成百上千的车辆订单,我们每次都要排很久的队。”

眼见办证影响了企业效率,2023年7月,霍尔果斯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车辆管理所通过探索,将机动车注册登记和二手车转让登记、抵押登记、注销登记等权限,通过专门服务系统下放给了有资质的企业,由企业协助办理机动车登记业务。

盛泽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第一个“吃到了螃蟹”。丁昆直言,企业自行办理登记相关手续,省去了跑腿时间,提高了效率。“不同企业可以同时登记,不用再等民警逐个填写。”

现在,霍尔果斯市已有41家企业能够协助办理机动车登记业务。交通管理大队车辆管理所副所长王媛表示:“手续由企业登记完毕后,民警会进行审核。今年以来,车管所已监管审核机动车业务近14万笔,同比增长117%。”

除了优化手续申报流程,在霍尔果斯,商品车出境通关也有了新方法——自驾。

很多贸易公司会雇用汽车“摆渡人”。他们驾驶中国汽车从霍尔果斯运至哈萨克斯坦的中转停车场。验收完毕后,“摆渡人”再搭乘跨国大巴返回中国。相比传统的笼车运输模式,“自驾出口”交付更灵活,也更有效率。

“这种运输方式能够实现,得益于2023年11月中哈两国互免签证政策的落地。”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边检处处长季文旭回忆,这推动并实现了中国籍员工持护照免签从事商品车跨境运输活动。

汽车“摆渡人”的兴起为当地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甚至吸引了外地省市劳动力来此就业。

“跑一趟能挣五六百元。”在霍尔果斯公路口岸等待通关的间隙,汽车“摆渡人”刘女士说,“边检机关真的很为我们着想。以前车辆查验完,人还要下车去旁边的查验区办理出入境手续。现在,办理手续的民警直接在车辆查验通道办公。我们只停一次车就能办完所有手续。”

“刘女士说的是我们2024年建设的直通式查验通道。”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副队长张彤彤介绍,“通过优化查验环节,商品车驾驶人手续办理和车体检查实现了同步进行。今年前8个月,已有10万辆次商品车通过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出口,整体通关效率大大提高。”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守护群众“一秒跨国”

如果在社交媒体搜索霍尔果斯攻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大概率会在首页出现。合作中心由中哈两国界线两侧毗邻接壤区域组成,2012年正式封关运营,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中方占地面积3.43平方公里,哈方占地面积2.17平方公里。

走进合作中心,人们可以无障碍地往来穿梭于两国之间,因此被形容为“一秒跨国”。这种便捷的出国体验吸引了不少游客。

晚上10时,合作中心办证大厅依然人头攒动。“出入合作中心毕竟是出国,需要在我们办证处先办理出入境通行证。”徐冬明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公安局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办证处处长。他介绍,今年以来,已有120余万人次到办证处办理出入境通行证件。

在办证大厅,一个年轻人兴奋地在办理窗口坐下,只过了40秒,就拿到了用于合作中心的出入境通行证。

“以前可不是这样。”徐冬明回忆,刚开始出入境通行证申请受理、审核、审批等环节都设有单独窗口,办一份通行证要15分钟。“随着办证人日益增加,这种模式无法维持。”

2015年,办证处与科技公司合作,探索开发更高效的出入境窗口受理软件。“通过科技赋能把所有环节合并到一起,系统自动审核相关信息。”徐冬明说,现在软件已迭代到2.0版本,办理一份出入境通行证基本1分钟内就可完成。

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五队副队长王炳贺介绍,目前合作中心进出人员已突破700万人次,同比增长60%。

把证件放在查验设备上,机器自动完成身份信息核对……在合作中心联检大厅,只用了几秒钟,冯女士就顺利通关。“我丈夫在合作中心里做服装生意,我从山东老家过来探望。”她感叹,“这进出真是太方便了!”

目前,合作中心有5000余间店铺、约1400家商户,销售来自40多个国家的千余种商品,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跨境旅游消费购物区。

为了便利商户做生意,民警会提前半小时打开查验通道,让合作中心的商户先通关。王炳贺解释说:“这样就避免了商户和旅客同时进入,导致旅客先到商店门口,却没人开门的情况。”

格鲁吉亚红酒、哈萨克斯坦蜂蜜、波兰绵羊油……合作中心里店铺林立。来自湖南的林女士体验了一把“跨境扫货”乐趣:“带着小朋友来这里很方便,‘丝滑’出国,又有满满的安全感。”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边境派出所副所长伊小军说:“我们在合作中心里设置了3个警务室,开展服务群众、法律宣传、安全提醒等工作。”在中哈连接通道的不远处,还有派出所设立的“平安驿站”。掌握多门语言的民警辅警常驻驿站,服务商户和游客。

“有任何事,我都可以用哈萨克语和中国警察沟通。”多斯木别克·阿那尔别克夫来自哈萨克斯坦。两年前,他在合作中心里开了间酒店,随着生意越来越好,正打算扩大投资。他比了个“V”型手势说:“这里,很棒!”

霍尔果斯市政务服务中心:

把出入境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2023年12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挂牌后,霍尔果斯跨境贸易、旅游更加火热,群众办理出入境证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和想象中的人满为患不同,在霍尔果斯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公安区域,并没有看到很多群众等候办证。

“以前确实是挤满了人,但现在不会了。不是办证的人变少了,而是我们实行了预约办理。”霍尔果斯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韩文兰解释,现在群众可通过“新疆公安微警务”“移民局12367”等小程序自主选择办证时间,按预约时间到政务服务中心办理。

“再也不用一大早来排队了!”正在办理护照的李先生,竖起了大拇指。不光如此,办理过程中只用刷一下身份证,就能跟着语音提示、文图指引在设备上完成照相、签名等操作,方便快捷的办证体验也让李先生好评连连。

每个环节都让群众省时更省事。今年7月,出入境管理大队引进了集成式现代化设备,将原本分散的办证预受理、签名采集、缴费等多个环节整合成了一窗通办的业务受理模式,平均受理时间从半小时压缩至10分钟。

“流程整合后,我们工作也更高效了。”韩文兰说,虽然现在每天线上开放40个证件预约办理名额,但考虑到群众可能遇到的急事,他们还推出了“加急办”“容缺办”等一揽子服务,已累计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出入境证件2000余件。

不久前,从事骑射教练工作的特力克·达吾烈提别克因为着急办理护照去哈萨克斯坦参加骑射赛事,到政务服务中心的公安窗口求助。韩文兰和同事加急审核材料并协调上级部门完成审批,最终在开赛的前一天,把护照送到了特力克手上。

事后,特力克通过短信对韩文兰表达了感谢:“你们真的把工作做到了我的心坎上。”其实不仅是特力克,方便、安全也是很多外国人对于霍尔果斯这座城市的印象。

“在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许可‘联办窗口’,申请人只提交一次材料,就能拿到两本许可证。”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武秀花介绍,2024年8月外国人签证及停居留证件受理、审核、签发权限下放至霍尔果斯市公安局,业务流程整合后,现在外国人申请签证及停居留证件不用再前往100公里外的伊犁州公安局,在霍尔果斯就能实现“一窗、一次”办理。

在霍尔果斯,我们充分体会到开放与包容的魅力,感受到中国向西开放的旺盛活力。公安机关以实干担当,见证着这座城市与世界愈发紧密的联系。

来源:中国警察网 刘丹、王传宗、闵政、邬春阳、邵磊、徐炜、兰泽东、马建华;摄影:宋印锐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