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描绘“一带一路”新风景

2025-09-25 13:42:54

随着9月1日上合峰会落下帷幕,“上海精神”中所强调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核心理念也逐渐成为各国各方各界的共同认知,这也为未来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开端。

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由丹东港口走向莫斯科,再由漠北二连浩特走向鹿特丹,横跨整个亚欧板块,通过一条条钢铁长龙让各国不仅在精神与物质的交互不再受限于空间的阻隔,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力与决心。

据报道,截至9月8日,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的中欧班列突破30万标准箱,实现这一目标较去年提前23天。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地处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是中欧班列“中通道”唯一进出境铁路口岸。自2013年通行首趟中欧班列以来,该口岸已累计通行中欧班列突破2万列,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实现年内通行量超3000列,运量规模稳步增长。

中欧班列不止在数量上连年增长,更在运营上推陈出新,其推出了“班列+冷链”、“班列+跨境电商”、“班列+运贸一体化”等新业态。天津、青岛等地也常态化开行家电、商品车、粮食等特色专列,为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出了贡献,更将整个“一带一路”沿途各国联结成一个整体,将经济营养输送到每一个角落。

伴随着各国合作的不断深入,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领域的合作文件相继签署,中欧班列的步伐也快速向着数字化、绿色化经营迈进。这不仅意味着“一带一路”合作正从传统的互联互通向新兴领域拓展,更标志着合作内涵的持续升级与延展。它既顺应了全球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也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与发展机遇,展现出共建“一带一路”的蓬勃生命力与广阔前景。

而最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沿途各国达成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统一标准。中国与蒙古国、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计量主管部门分别签署了计量领域的合作谅解备忘录。这种技术标准的“软联通” 能有效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贸易公平性和效率,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更为将来扩充“一带一路”合作成员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行将至远,合则至兴。中欧班列的亮色脚印是“一带一路”引领世界的光辉写照,而各国在各领域所达成的共识则是合作共赢的坚实基石。这些共识不仅凝聚着互信与友谊,更转化为互联互通的实践成果,推动着经贸繁荣、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持久动力。

来源:周口网 庞博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