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访谭坝:秦岭南麓觅古韵

2025-09-29 12:18:39 作者:陈国伟

九月廿六日,秋雨如酥。我们随安康媒体采风团的车队,驶向秦岭南麓深处的安康市汉滨区谭坝镇。雨刷器在车窗上划出扇形的水痕,群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

20250929070420071-19-475a6.jpg_scale.jpg

前河古院:雕梁画栋见匠心

行至前河村,雨中的喻家院子更显沉静。马头墙的翘角挑起雨丝,青瓦上的苔痕泛着水光。抚过墀头上斑驳的“十字歌”彩绘,指尖仿佛触到清代匠人的温度。七寡妇建院的传说还在老宅间流转,而那座三院相连的盛景,虽只剩中北两院,但青石台阶上光滑的凹痕,仍在诉说着百年来的晨昏。

不远处的王家院子门楼,堪称微缩的艺术馆。牡丹层叠绽放,莲瓣含露低垂,三层飞檐上的祥云纹,纤毫毕现处可见当年工匠的虔诚。七旬屋主倚门笑谈:“这椽子上的金漆,我爷爷那辈还见过哩!”

马河新声:古村活化见真章

转至马河村,雨渐疏落。陈家院子的青石天井里,积水倒映着雕花门楣。听讲解员讲述“马慌沟”的典故,恍见明代盗马人在此结庐垦荒的身影。古驿道的拴马石棱角已磨圆,而新修的研学工坊里,年轻人正用竹编手艺编缀现代乡愁。

20250929070440818-2-9e96d.jpg

在村史馆翻看老照片时,偶遇返乡创业的张姓青年。他放弃城里的工作,回来将祖宅改造成民宿:“这些老柱子每道裂纹都是故事,我想让更多人触摸到真实的乡村脉搏。”他指着重焕生机的染坊说,去年接待的写生团队,让村民的土特产销售额翻了两番。

归途沉思:守正创新谋新篇

返程车上,摄影师小陈展示捕捉的细节:瓦当的兽面纹,木窗的万字格,还有村民笑脸上的皱纹。“这些活着的记忆,比任何博物馆陈列都动人。”她感叹。文旅局的同志接过话头:“我们正在规划环线旅游巴士,明年再来,就能住进改造后的传统民宿了。”

雨歇时分,夕阳从云隙漏下金光,正好照亮山腰“人不负青山”的朱红题字。谭坝的古村落保护,恰似这雨后的青山——既留住千年的骨骼,又生出新时代的枝叶。这份厚重与鲜活的交融,正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陈国伟)

责任编辑:安康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