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齐鲁粮仓筑牢“防汛堤坝”

2025-10-16 11:35:43 作者:姚慧

20251016104641121-64-0acc9.jpg

“俺家3亩玉米全泡烂了,这可咋整啊!”10月8日5时,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朱洪庙镇的雨还没停,农户刘济峰就给中华财险山东分公司查勘员张文峰打去电话。挂掉电话,张文峰穿上雨靴、揣上平板电脑和卷尺、蹚着泥泞开始了他连续第18天的驻点查勘工作。

入秋后,山东遭遇1951年以来同期最多降雨,多地农田被淹、秋粮霉变,丰收的希望蒙上阴霾。面对灾情,中华财险山东分公司坚守“金融为民”初心,闻“汛”而动、向“难”而行,快速构建起“查勘快、防灾实、理赔准、服务暖”的全链条护粮体系,用金融力量为秋粮安全撑起“保护伞”。

查勘员的18天:泥水裹满裤腿,数据记满平板

“这片洼地积水深,无人机拍不清玉米根部霉变情况,只能靠脚一步步量、用手一棵棵查。”在刘济峰的玉米地里,张文峰每走一步,雨靴都会陷进半尺深的淤泥,溅起的泥水顺着裤腿往下淌,雨水顺着衣领钻进后背。他蹲下身,小心翼翼拨开发黄发黑的玉米叶,轻轻捏了捏果穗——“霉变超过30%,得精准标注受损范围,不能让农户吃亏”,随即用卷尺丈量倒伏区域面积,在平板电脑上同步标注地块坐标,拍摄受损细节,反复核对数据。

这样的查勘,张文峰每天要跑两三个村组,覆盖近3000亩农田。正午雨势稍小,他就坐在田埂上,就着矿泉水啃几口面包;傍晚回到临时办公点,脱下雨靴,湿透的袜子能拧出半碗水,脚底和脚踝因长时间浸泡在泥水里,起了好几处溃烂的水泡,在用碘伏简单消毒后又坐到电脑前整理当天的查勘数据。“晚上多赶点进度,农户就能早一天拿到赔款,损失就能少一点。”张文峰说。

截至10月8日,中华财险山东分公司从全系统抽调了801名像张文峰这样扎根一线的查勘员,调配了402台查勘车、106台无人机,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确保“灾情在哪,队伍就到哪”。这支队伍的足迹遍布山东省1.63万个村庄,完成约150万亩受灾农田的定损工作,整体查勘进度超过95%。“无人机能覆盖大片平坦地块,但洼地、陡坡、河沟边这些‘死角’必须靠查勘员的‘铁脚板’实地核查,他们踩过的每一寸泥地都藏着对农户的责任。”中华财险山东分公司农险事业部负责人安涛说。

“张文峰来了三趟才核完俺家的地,第一次来的时候雨太大,他脚下一滑摔在泥地里,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泥就接着蹲下核查玉米,裤子上全是泥也没抱怨一句。”看着定损单上清晰的金额,刘济峰红了眼眶,“赔付款马上就能到账,能赶在雨停前把湿玉米拉去烘干,收成总算有指望了。”

全链条防灾:800台水泵预置田间,1800个烘干点“导航”到家

“防灾胜于救灾,我们不能等灾害来了才行动,得提前把防护网织好。”早在9月预判秋汛风险后,中华财险山东分公司就提前在全省15个地市的承保区域,针对易涝地块预置水泵、水带等排涝设备,还专门组建了技术支援小组。截至9月底,已向德州、菏泽、临沂等受灾较重地区投放近800台水泵,确保“涝情一出现,设备就能用”。

为了让农户快速掌握设备使用方法,中华财险山东分公司工作人员跟着设备一起下乡,在田间地头演示水泵安装、接线、调试步骤,手把手教农户排查故障,还将详细的操作手册送到农户手中。“暴雨刚过,地里积了半米深的水,俺正着急的时候,他们就送来了水泵,还帮着疏通田间沟渠,教俺怎么用。”德州市武城县农户曲敬博说,靠着这台水泵,他家5亩玉米地的积水一晚上就排干了,“要是再晚一天,就全烂地里了”。

除了应急排涝,中华财险山东分公司还把“烘干地图”直接送到农户手里。针对雨后湿粮晾晒难、易霉变问题,主动对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第一时间获取全省1800余个粮食烘干服务点的地址、联系方式、烘干能力等信息,再通过APP推送、微信群转发、线下服务站张贴公告等方式,让农户在家就能找到最近的烘干点。

在日照,中华财险日照中心支公司还联动当地农技站,将东港区慧赐粮蔬种植家庭农场纳入政府指定粮食烘干服务体系,为周边农户提供循环式烘干服务,并协调运输车辆帮农户转运湿粮。“之前不知道附近有烘干点,眼看收回的玉米要发霉,俺急得睡不着觉。多亏中华财险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告诉俺烘干点位置,还帮着联系运输车。”东港区农户杨为田算了一笔账,3亩玉米及时烘干后可减少损失近2000元。

同时,中华财险山东分公司充分利用APP、微信群等渠道,与山东省气象局合作,每天在各类工作群推送天气实况与预报,提醒农户提前做好抢收、防雨、通风等准备。“每次降雨前一天,群里都会收到预警信息,还有农业专家给的防范建议,俺提前准备了一些设施和塑料布盖玉米,少损失不少钱。”潍坊青州农户王传辉说,精准预警让他在灾害面前有了主动权。

“科技+创新”:查勘提速,预赔付解燃眉之急

“报案不到半天,无人机就到地里扫描,下午就收到22.8万元预赔款,真是太快了!”淄博种植大户齐茂峰承包了近1000亩玉米,今年因连续阴雨出现大面积倒伏。正当齐茂峰为抢收资金发愁时,查勘员用无人机快速完成受损面积评估,经线上审核后很快将预赔款打入他的账户。“有了这笔钱,我马上租了3台履带式收割机和两套烘干设备,总算能跟天气‘抢粮’了!”齐茂峰说。

为提升理赔效率,中华财险山东分公司在遥感、GIS系统常态化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无人机智慧平台,推广“兴农保”系统,实现查勘、定损、理赔全流程线上化。无人机航拍能快速锁定受灾范围,精准计算受损面积;“兴农保”系统让定损数据、理赔材料在线流转,减少农户跑腿次数,理赔时效比往年提升30%。

针对秋季作物收获期易受极端天气影响的特点,中华财险山东分公司还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基础上,大胆创新产品,开发玉米收获期气象指数保险、玉米综合病害病理指数保险、商业性玉米品质保险、商业性玉米节气气象指数保险、收获期产量保险等一系列专项产品,如同为秋粮定制了一套“风险防护衣”,满足不同种植规模农户的差异化需求。

这些创新险种推出后,很快得到农户认可,尤其是专业种植大户参保意愿格外强烈。目前,相关创新险种在山东省15个地市实现签单,承保面积110.36万亩,累计为2626户农户提供4.2亿元风险保障,为秋粮收益构建起一道更坚实的防护网。

“对损失严重的案件,我们开通绿色理赔通道,直接启动预赔付机制,不用等全部流程结束就能把部分赔款送到农户手里。”安涛介绍,截至10月12日,公司已完成16个种植大户的损失审核工作,预赔付125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户的资金压力。

风雨砺初心,服务显担当。中华财险山东分公司表示,将以扎实的服务践行“金融为民”初心,在潇潇秋雨中为“齐鲁粮仓”筑起坚实守护屏障,托起农户增收的希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姚慧)

责任编辑:庞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