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虚假院校网站“一网打尽”

2025-10-27 12:21:03 作者:朱昌俊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发布《严正声明》,一次性披露了7所假院校网站,引起舆论关注。据四川省教育厅介绍,该厅接群众举报,有网站涉嫌以“广元职工医学院”等名义实施诈骗。经核实,广元职工医学院、四川省建筑经济学院等专业学校网站均为虚假仿冒网站。公开资料显示,近期全国至少有3个省份的14所假院校网站被揭露。

尽管教育部已连续多年发布全国普通高校名单,各地教育部门一般也提供了中等职业学校名录查询渠道,但各类虚假院校网站仍屡禁不止。这无疑再次提醒全社会,不能低估相关骗术的顽固性和再生能力。

关于对假冒我校名义进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虚假招生宣传的谴责及严正声明-广西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站首页

事实上,“野鸡大学”现象已存在多年。近年来,教育、公安、网信等部门持续加大招生诈骗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野鸡大学”开展的违法违规招生活动。但正如此次全国又冒出十余所假院校网站所示,相关的骗术并未销声匿迹。甚至,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一些骗术手段也在“升级”。如制作足以“以假乱真”的院校网站,就很容易让一些家长掉入陷阱。

并且,这里面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即如今被仿冒的对象已不再局限于普通高校,而是进一步延伸至中等职业院校。像此次披露的假院校网站中,多数都属于中高职院校。这背后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一,近年来随着对“野鸡大学”打击力度的加大,诈骗分子开始将目标转向监管相对薄弱、信息透明度较低的职业院校领域,将其视为“新蓝海”;其二,随着职业教育的政策利好与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部分诈骗者闻风而动,利用家长对职业教育的选择意愿实施精准诈骗。此外,相对于大学,中高职院校数量更庞大,类型也更多,这也在客观上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为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针对这一状况,家长和监管部门都需提升防范意识与应对能力。对家长而言,无论是选择大学还是职业院校,都必须将信息核实放在第一位。在信息查询高度便捷化的今天,如果能够多一重信息核查,相信被骗的概率就将大大压缩。对教育监管部门而言,则也应进一步加大职业院校领域的“打假”力度。例如,在招生季可参照发布高校名单的做法,主动公布具备招生资格的中职学校名录,让家长有更直接、权威的参考。同时,针对日常查处的假院校,也该第一时间给予曝光。

归根结底,“假院校”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各方都尽到自身的信息核查和监管职责,再“精美”的造假术也将无处遁形。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王立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