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养老话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养老理财既是银行在“老龄化时代”的转型尝试,也是普通投资者“为养老存钱”的新选择。我国养老理财产品从试点到现在已经走过近4年时间。作为个人养老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已经成为居民规划养老资金的重要选择。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了下一阶段金融业的重点任务,其中提到,要大力发展养老金融等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养老金融领域,要加快个人养老金账户产品货架建设,鼓励保险、理财公司开发长期限、稳健型养老产品,推动养老产业REITs试点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受访时表示。
养老理财产品规模破千亿元
自2021年9月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在武汉、成都、深圳、青岛四地启动试点以来,这一承载着补充养老保障功能的金融产品,已完成从试点探索到全国普及的跨越式发展。
梳理Wind数据时发现,截至2025年10月27日,目前市场上有10家银行理财公司发行了53只养老理财产品,合计募集规模达1077亿元。其中,作为首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的招银理财虽然仅发行了5只养老理财产品,但实际募集额度超过270亿元,远高于其他机构。此外,根据已披露的数据,建信理财目前募集规模也接近200亿元。
再从发行数量上来看,建信理财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数量最多,高达12只,工银理财紧随其后。作为唯一一家发行养老理财的合资理财公司,自试点以来,贝莱德建信理财仅发行了1只养老理财产品,目前募集规模近2亿元,这也是唯一一只期限长达10年的产品。
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养老理财更具有低风险、普惠性的特点,同时,也维持了较为稳定的收益表现。
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目前存续的养老理财产品主要为固收类理财,风险等级为R2的产品占据大多数。从费率上看,仅个别产品收取了销售费、赎回费,多数养老理财产品的管理费、托管费要低于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
从整体收益情况来看,根据Wind数据,上述53只养老理财产品近一年的收益回报均在3%至8%之间,整体表现稳健,无破净情况。其中,贝莱德建信理财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最新单位净值最高,约为1.22,近一年回报为7.72%。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持续扩容
在养老理财整体规模稳步扩张的基础上,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深度绑定成为市场新的增长引擎。
自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以来,养老理财产品便作为核心投资标的之一纳入其中,凭借稳健属性成为不少参与者的首选。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也得到了更大的增长空间。
今年8月,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迎来第九次扩容,中邮理财新增2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至此,已有6家理财公司成功发行3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目前市场上共有21家商业银行参与代销。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产品个人养老金份额余额超151.6亿元,较年初增长64.7%,开立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行业信息平台账户的投资者超143.9万人,较年初增长46.2%。
“从个人养老金产品来看,养老理财产品数量最少,收益率相对稳健,有效发挥了银行理财产品安全稳健的优势。”娄飞鹏表示,为了更好满足个人积累养老资产,推动个人向投资养老转变,既要增加养老理财产品供给,又要适当增加养老理财投资中对权益类产品的投资,进一步稳定或者提高产品收益,为稳定资本市场引入更多长期资金、耐心资本。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作为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的核心组成部分,已形成以低风险、稳健收益为特色的市场格局。”华源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核心,强调安全性与长期保值。未来,若随着权益比例提升,产品收益弹性有望增强,但当前阶段稳健性仍为首要考量。”
做好养老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市场刚需与投资者需求的多元化升级,单纯依赖传统养老理财产品的规模扩张已难以满足行业发展要求。从产品端的策略迭代到服务端的体验优化,养老金融领域的创新正在全方位、多层次展开,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70后”“80后”及其家庭已成为养老的中坚力量。“‘70后’‘80后’群体的养老需求多样化,金融机构应根据其收入水平、风险偏好和家庭结构,设计兼具稳健性和收益性的养老金融产品,如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商业保险年金等,增强产品吸引力。”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看来,“针对‘70后’‘80后’群体的消费习惯和时间压力,金融机构应简化产品购买流程,优化线上服务体验,推出适合中青年群体的智能化养老金融工具,方便其随时随地参与。”
另外,金融机构也需要在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中,平衡创新与风险监管,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曾刚认为,养老金融产品应以稳健性和长期性为核心,避免过度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金融机构可通过设立收益平滑基金、优化产品估值规则等方式,降低市场波动对养老资金的影响。同时,监管部门需加大对养老金融领域非法集资和伪创新的打击力度,守护投资者的‘养老钱’。”曾刚表示。
来源:金融时报 张冰洁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