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直播间带货,这“第一只螃蟹”吃得好

2025-11-03 14:15:30 作者:徐林生

10月31日晚,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法院携手京东资产交易平台,推出了一场特殊的司法变卖直播专场,三位法官化身主播帮债务人卖螃蟹,引来20多万人次在线围观,收获一波波点赞与好评。

感受公平正义|隆昌市法院法官走进电台直播间(第十七辑)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秋兰家的螃蟹开卖啦!”直播间里,法官生涩又热情地为观众介绍螃蟹优点,有网友点赞“为了执行,确实是个好办法”,还有人笑称:“看来干哪行都得会带货!”更有人感叹“法官这样‘跨界’,是司法为民最鲜活的体现”。

法官走进直播间,一般是进行庭审直播、普法教育、司法拍卖、宣传工作成果、展示法官风采。如今,法官穿着制服,在直播间一本正经吆喝“卖螃蟹”,闻所未闻,怪不得有网友惊呼:“看了几遍以为眼花了。”但不得不说,这“第一个螃蟹”吃得好。

一是好在有鲜度。司法实践中,法官走进直播间进行司法拍卖,符合法律规定,已成司法执行环节常态性工作之一。而法官在直播间带货,而且叫卖的商品还是案件当事人的,这在法院系统应该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高淳法院执行局工作人员强调,“此次直播是法院在执行工作中的新尝试”,道理就在这里。

二是好在有温度。这场直播带货背后,是一个普通家庭与债务抗争十多年的坚韧故事。这些螃蟹是“秋兰家”的,而“秋兰”的父母是一起审结案件的债务人,因经营失利及意外事故导致欠债达80万元,虽竭尽全力偿还,仍无法依时履约。法院经调查核实,没有发现有任何逃债行为。最近,法院了解到“秋兰家”的螃蟹因晚熟而滞销,急在心里,于是就有了这场法官上阵“卖螃蟹”的直播,别开生面,又暖意浓浓。

此外,好在有透明度。债务人实际履行能力以及法院执行透明度,是债权人及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法官直播间卖螃蟹,公众自然关注销售收入流向问题。对此,高淳区法院执行局工作人员回应称,“所有销售收入都实行专账管理,打到法院账户上,最终将用于该案件的债务清偿。”如此安排,透明公开,无疑让债权人吃下“定心丸”,增加了对受偿债务的信心。

法官直播间里吆喝卖螃蟹,看似“不务正业”,实际是一次司法创新与人性关怀的生动实践。它打破了传统执行方式的刻板印象,用“看得见”的透明流程、“摸得着”的温暖行动,让法律条文有了温度,让司法公信力有了厚度。

这场直播不仅为“秋兰家”解决了燃眉之急,更向社会传递了一个信号:司法为民,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突破常规的尝试中。当法官放下法槌拿起话筒,当法律条文化作直播间里的真诚吆喝,我们看到的,是司法与民心的双向奔赴。这样的“第一个螃蟹”,吃得有担当,值得点赞。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王立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