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靖边县:从“种菜老把式”到“红薯土专家”

2025-11-17 12:05:42 来源:陕西日报

金秋十月,黄土高原迎来最动人的季节。10月28日,在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九里滩村,51岁的村民刘锦东正熟练地开着起垄机在田里来回穿梭。机器过后,一垄垄饱满圆润的红薯接连破土而出。“咱农民不懂啥大道理,但知道丰收就是大地最实在的回报!就像我第一个在村里种红薯,敢迈步才能先尝到甜。”刘锦东感慨道。

24岁那年,刘锦东一头扎进了大棚蔬菜种植的行当,并逐渐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种菜老把式”。2013年,他和妻子在卖菜时又发现红薯市场紧俏,“人家一篮子是金疙瘩,我们一篮子是普通菜。”巨大的落差激发了他们夫妻二人的斗志。39岁那年,夫妻俩毅然决定转型,开始规模化种植红薯。

“我们也不知道在靖边种红薯能不能成功。”刘锦东说,在周围人的质疑声中,夫妻俩踏上新的创业之路。第一年缺乏经验,他们就赴绥德、横山等地向种植户取经,合作试种,当年就卖出20多万元。随后几年里,他们还到全国各地红薯种植基地学习交流,如饥似渴地向同行学习,慢慢也琢磨出了门道。

“红薯娇气得很!”刘锦东说。为了给红薯提供12摄氏度至16摄氏度的适宜储存环境,去年他投资建起冷库;为了选育良种,他不断试验,今年种植的30亩地里就有陕薯1号、丝滑和榴莲蜜薯三个品种,分别瞄准北方和南方市场。

如今,刘锦东的红薯种植事业做得有声有色。他的红薯亩产能达到2500公斤至3000公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渠道,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不仅如此,他还建立起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3月开始育苗,5月进行种植,9月至10月迎来收获季。他每年培育的三棚苗,满足县城周边农户种植的需求。在收获的时候,特大和大型的红薯优先上市销售,中型薯则留下来第二年育苗。

今年,刘锦东被靖边县农业农村局评为“土专家”。站在地头,刘锦东捧着刚出土的红薯对笔者说:“以前我们吃的都是外地运来的红薯,现在你瞧,我们靖边的红薯也不赖嘛!”(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榆林融媒体中心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