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探索铺设“老有所护”之路

2025-11-18 15:57:02 作者:朱艳霞

20251118110748519-93-7a709.jpg

近日,吉林、云南、江西、贵州等多地医保局公布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案并公开征求意见。有的省份计划在2026年底前建成制度框架并实施,有的则设定为2028年全面落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有效应对“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现实困境,2016年,国家正式启动长护险制度试点,将其作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今年是试点开展的第十年,经过探索与实践,长护险制度正从局部试点走向全面推进,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服务规范、可持续发展的体系,被誉为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之后的社保“第六险”,民生保障功能持续显现。

试点探索:综合效应显现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主要是为了减轻老年人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后的日常照料护理费用和事务负担,努力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的后顾之忧。”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2016年,我国开始在上海、青岛、承德等15个城市及山东和吉林2个重点联系省份开展长护险试点,2020年又将试点范围扩大至49个城市,目前还在持续扩大范围。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目前长护险参保群众近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过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

在天津市南开区,失去自理能力的李女士享受长护险待遇后,专业护理每周上门三次,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显著改善;刘先生高位截瘫多年,长护险不仅减轻了子女照护负担,还通过系统培训,让家属成为合格的“亲情照护员”,实现了“自己守护亲人”的愿望。“多亏了这个好政策!”家属的感慨,道出了长护险的价值。

聚焦解决最急需人群的最迫切需求,长护险合理确定了保障范围,为失能人员提供协助进食、沐浴、排泄照护等生活照料和留置导尿、压疮预防照护等医疗护理服务。李滔介绍,基金按规定分担70%左右的护理服务费用,“十四五”期间累计惠及超过200万失能群众,减轻群众护理服务费用负担超过500亿元。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长护险发挥了保险制度资金聚集和战略购买的作用,为有关机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既稳定了经营主体预期,又助力养老服务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十四五”期间,49个试点城市长护险拉动社会资本投入相关产业超过500亿元,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超过8800家,护理服务人员达到30万人,均较“十四五”初期增长超过50%,成为银发经济新的增长点。

稳步推进:迈向制度统一

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体系,扩大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供给。

“十四五”期间,长护险制度机制“架梁立柱”加快推进。在2020年扩大试点的基础上,国家医保局陆续出台了失能等级评估、服务机构管理、长期照护师等文件,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制度基础不断夯实。

随着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推动长护服务均等化是实现长护险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医保局于2025年9月印发《关于印发〈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的通知》,统一规范长护险基金支付范围,为全面推进长护险制度建设打牢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多地正积极行动,加快制度落地步伐。例如,自7月1日起,江苏省镇江市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员正式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9月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医保局召开了加快长护险工作推进会,并于9月19日正式启动了长期照护师培训及认定工作。

此外,各地结合自身财政能力、老龄化程度、医保基金承受力等因素,制定了差异化的时间表。例如,《关于加快建立贵州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12月底前不少于2个统筹地区、2026年12月底前全省所有统筹地区以就业人群为重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江西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征求意见修改稿)》提出,到2028年,全省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云南省医保局联合起草的《关于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建立符合云南省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保险经办:专业力量深度参与

在长护险制度试点十年探索中,保险机构一直在积极参与经办业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数十家保险公司参与长护险经办管理,承担起基金核算、服务稽核、失能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等职能。通过深度参与,保险公司不仅提升了运营管理能力,还积累了照护服务网络资源和风险定价经验,为商业长护险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中国人寿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李祝用介绍,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过程中,中国人寿积极参与,承办和经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近80个,累计服务客户约4000万人。

“多亏了长护险,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精神压力和家庭经济压力。” 开封长护险参保人马先生的家人满是欣慰。马先生因脑梗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生活极其困难。2024年3月,马先生的家人来到政务服务大厅中国人寿长护险服务窗口为老人申请长护险待遇。中国人寿寿险开封分公司迅速响应,组织专家上门评估,让老人及时享受到专业护理服务,改善生活质量,让家庭重燃希望。目前,马先生已享受上门护理服务9个月,累计服务68次,长护险基金为其支付护理费用共计10576.66元。

中国人寿寿险开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1年开封长护险试点制度实施以来,该分公司充分发挥服务医保治理经验优势,将长护险业务作为战略性业务,精心部署,积极推进,为市本级、通许县、祥符区参保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该分公司累计提供咨询服务3.76万人次,评估服务6453人次,累计支付照护费4467万元,成为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柱。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持续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服务。规范委托管理合同,充分发挥保险公司专业优势,提供健康保障方案设计和咨询建议、健康管理、医疗服务调查、费用审核和支付等综合服务。强化委托管理业务方案设计和资金支付的合规性、公平性管理。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机构经办长护险业务,不仅提升了公共服务效率,还推动了自身在健康险领域的专业化转型。

十年探索,长护险已从“摸着石头过河”的试点阶段,迈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它不仅是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还是一场关乎亿万家庭福祉的民生实践。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推广,更多失能老人将享有更有尊严、更有质量的晚年生活,中国式现代化的温暖底色也将更加鲜明。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朱艳霞)

责任编辑:庞淳

扫一扫分享本页